文言文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

文言文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非若也__________
(2)寡人与__________
(3)寡人矣__________
(4)长跪而之________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有先生也   老大伤悲
B.天下缟     吴广爱人
C.安陵君地于先王而守之  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         野芳而幽香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轻视 这样 明白,懂得 道歉
2.C
3.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4.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 题。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 )死于槽枥之间
②且欲与常马( )不可得
③执策而( )之
④才美不外( )
2.以下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鸣之而不能通意 真无马邪
B.以君力 策不以其道
C.虽有千里能 虽我死,有子存焉
D.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3.翻译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不幸而在穷僻之  域:___________
(2)若既不出     户:___________
(3)有子羔、原宪之贤 虽:___________
2.下列语句中“之”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以孔子圣,犹须好学
A.不幸而在穷僻
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怅恨久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上有益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知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治将恐  深:加重
B.桓侯不   应:理睬
C.火之所及也 齐:现写作“剂”,汤药
D.使人扁鹊  索:捆绑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治将深   香远
B.桓侯故使人问之 去使契丹   战则请从
C.司命之所   予作文以记之
D.臣是以无也  战则
3.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的这篇寓言,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扁鹊见蔡桓公,主动为蔡桓公诊病,蔡桓公因不信任他而最终造成身亡的故事。
B.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腠理”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将益深”的严重警告。
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本文表现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海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题。小  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②凌云:直冲云霄。   ③始道:才说。
(1)“自小刺头深草里”中的“刺”表现出小松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    ▲①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    ▲② ,    ▲③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    ▲④ 。”(《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文章中所缺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不亦乎?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乎?__________
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 
④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学时习之
B、为人谋不忠乎
C、思不学则殆
D、择其善者从之
4、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