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篇课文,回答问题。 【甲】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阅读【甲】【乙】两篇课文,回答问题。 【甲】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甲】【乙】两篇课文,回答问题。 【甲】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惠子梁 欲代子
B.子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住见
C.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 夫鹓雏发南海
D.梧桐不止 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甲】【乙】两文中的庄子和惠子,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比铰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仔细研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庄子不直截了当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1)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甲】中庄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清高自守、不慕名利的思想。【乙】文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4.示例: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5.(1)示例:这样写收到了讽刺尖锐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2)示例:不同意,因为第三者的心理,不可能掩饰到滴水不漏,总有某些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也可表示同意,但须言之有据。)
举一反三
阅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加粗的词语。
镜:_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
服衣冠: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对待这种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_______________
(3)何而不平:_______________
(4)且置土石: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苔痕上/阶绿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对“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中的“笑”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自愧不如的、推崇赞赏的笑。
B.这是自作聪明的、讥讽嘲弄的笑。
C.这是自命不凡的、阴险狡诈的笑。
D.这是自以为是的、洋洋得意的笑。
4.第二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观点出发,认为_______________,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_______________;说明智叟不_______________,愚公不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愚公移山》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湖游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①与杏桃相次开发 (     )
②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湖上 (     )
③罗纨之盛,多堤畔之草 (     )
2、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奇观∕月景不可言   
B.余时桃花所恋∕一日之盛,朝烟
C.西湖最,为春为月∕今岁春雪甚 
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二自然段是由____写到____,形象生动地描绘了_____。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
A.歌吹为风,粉汗如雨。          
B.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C.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  __________  的一部书。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不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  _________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乎______________           
(4)己所不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四章中,只论学习方法的是______,只论修身做人的是______,既谈学习方法又谈修身做人的是_____。(只填序号)
5.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楚人有涉江∕宋人有耕者                   
②遽契舟∕因释耒而守株                           
③舟已行矣,剑不行∕兔走触株,折颈死                   
④其剑自舟中坠水∕土墙凹凸处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遽其舟(    )          
(2)不亦乎(    )    
(3)兔触株(    )          
(4)复得兔(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