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__________》。
2.给文中画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友人的态度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文,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世说新语笺疏
2.友人;太丘;友人
3.怒;惭
  七岁的元方有理有据地指出他做的不对之处——不讲信用,没有礼貌,使他感到惭愧。
4.无信无礼、明道理
  有礼貌,看事情思路清晰,人虽小却能够维护自己的尊严。
5.做人要重礼守信。(意对即可)
6.很抱歉,我爸爸不在家,我能帮您转达一下吗?(或:能麻烦您等一等吗,我打电话叫他回来。)(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粱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ō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白雁群________________
(2)以白雁之而欲射人________________
(3)言未________________
(4)天大雨者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二处)
袭 不 与 其 君 而 顾 他 人 何 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粱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文章依次写了自己童年观察事物的哪些方面的奇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之所以能将有关的“趣事”写得鲜活生动,离不开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试结合实例谈谈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向同学们讲一个你童年时代的趣事。(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荀巨伯探病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值:___________
(2)既:___________
(3)全:___________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伯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耒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F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
(2)匈奴大入塞:___________
(3)范兵不:_______________                        
(4)公将之: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翻译句子。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