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 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 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 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入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日:“诚然,卿不朕欺。”问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日:“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 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之 不 敢 稍 逾 约。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尝与客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间问群臣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然,卿不朕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答案:读书方面我们要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   做人方面我们做人要正直,要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方能立足社会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塞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拍。
1. 解释下面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 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  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回答 l~3题。     宗    泽(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日:“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泅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注】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生兵:指生力军。⑦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⑧薨(hōng):死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泽兵进至卫南,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 l~3题。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回人主意  __________
(2)敌中耳  __________
(3)外皆严装已 _________
(4)上得佳鹌  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3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
粥而读  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_
以水沃面    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_______》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的作用。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言  默  戒  杨
  时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 解释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旦而不鸣 ________ (2)皆足祸也  _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