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秫、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秭、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 ) (2)不以臣卑鄙(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②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人生中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亲自;(2)身份低微;(3)来 2、(1)先帝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这是我用来接骷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 3、三顾茅庐临崩托大事 4、报先帝,忠陛下。 (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牺牲玉帛( ) (3)再而衰(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4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1.下边各项加粗字词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乃以瓦布之 (《梵天寺木塔》)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一狼径去 (《狼》) C.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次日临政 (《赵普》) D.孔子不能决也 处决如流 (《赵普》) E.孰为汝多知乎 知之为知之 (《〈论语〉八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乙文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什么?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什么共性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1.对下列加粗的词语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 非显者刺 俱以假山显 上植果子松数棵 人不得上 A.两个“显”意思相同,两个“上”也相同。 B.两个“显”意思不同,两个“上”也不同。 C.两个“显”意思相同,两个“上”不同。 D.两个“显”意思不同,两个“上”相同。 2.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3.“至于园可无憾”是因为( ) A.“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而于园“奇在磊石”,是“诸园亭”的代表。 B.于园本是富人于家的,“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有幸观赏,自然“无憾”。 C.瓜洲的园亭大同小异,看了于园足矣,多看无益。 D.于园主人待客热忱,去后一定会让你感到没有遗憾。 4.翻译句子。 (1)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_____________憖憖_________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__________阚__________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蔽林间窥之( ) ⑵ 远遁 ( ) ⑶ 以为且噬己也( ) ⑷ 蹄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文阅读。 |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此段叙议赵普主要的思想性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叙述“尝奏荐某人为某官”的经过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理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的一项是( ) A.被赵普多次奏荐所感动。 B.赵普多次奏荐必是有用之人。 C.太祖明白了,某人真有才能。 D.经过调查某人真有才能。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