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3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3题。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一卜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文中加粗字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神弗福也( ) (3)公将鼓之( ) (4)彼竭我盈( ) 2.翻译下列句子。 战于长勺。 公将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反映曹刿政治思想主张的句子。(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有利于反击时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有利于追击时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目光短浅;(2)赐福;(3)击鼓进军;(4)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 2.在长勺决战。 鲁庄公准备下令追击。 3.(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彼竭我盈。 (3)辙乱旗靡。 (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恩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吾与徐公孰美 孰为汝多知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1—10题。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A、①公问其故( ) ②故克之( ) B、①望其旗靡( ) ②公问其故( ) 2、“惧有伏焉”中的“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兼词,“于此”之意。下面各句中的“焉”字用法,意思与此相同的一句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又何间焉。 3、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省略的字。 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4、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之”字所指代的对象。 A、公与之乘 指代:______________ B、登轼而望之 指代:______________ C、故克之 指代:______________ D、故逐之 指代:______________ 5、“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原因是 ( ) A、齐国是大国,兵力雄厚。 B、按照“穷寇勿追”的军事原则。 C、等待追击的有利时机。 D、鲁国军队的勇气已经衰竭。 6、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 A、说明追击齐师的时机 B、记叙长勺之战概况 C、描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D、记叙曹刿的军事才能 7、第一段通过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他( ) A、忠于国君的思想。 B、深谋远虑并协助国君指挥作战。 C、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 D、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8、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A、文中叙述鲁庄公急躁进军的句子是: B、叙述曹刿实地 观察从而发现追击时机的句 子是: C、表现曹刿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克敌制胜的句子是: 9、选文略写战争的过程,而详写曹刿和鲁庄公的谈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写作方法上分析,对鲁庄公的描写(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鹩鸲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鹩鸲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①文中腐鼠比喻什么? ②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
阅读《公输》完成下面的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说:公输盘不说 秦王不说 B.有:北方有侮臣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东坡现右足 D.子:愿借子***之 天子之怒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以:将以攻宋 以牒为城 B.之:宋何罪之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 不足于民 D.而: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 3.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请献十金? ②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5.墨子抓住公输盘的“ ”一句话,加以批驳,用五个“不可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选文的大意。 |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4题。 |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选自《鱼我所欲也》) |
【乙】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蹴尔而与之( ) ⑵乡为身死而不受( ) ⑶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⑷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⑴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你从甲乙两则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强调的“义”与当今人们追求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