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于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凡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 2.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3.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兄弟为什么发现事情这么晚呢 B.长兄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C.兄长识别事势多么迟啊 5.翻译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7、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2) 哪句话证明吕蒙学有所成? 8 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
答案
1.“初——蒙乃始就学”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边一层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C 5.①吕蒙以军队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了。②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吴蒙了。 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待)。意思是: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须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7.“略”。 8.一个是三日不读就退步了,一个是用功三日就进步了,可见书是不能一日不读的。 |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 (1)木兰不用尚书郎 ( ) (2)双兔傍地走 ( ) (3)长而益精 ( ) (4)易男装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译文: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译文: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B.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C.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D.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甲】【乙】两文概括木兰的形象。答: |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②,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名人。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贤于材人远矣 贤:________________ ②不宜劳思于此 劳思: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译文: 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
夸父逐日 |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 1.填空。 选文选自 ,从文体上看属于 。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 河渭: 3.翻译句子。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答: |
阅读。 |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渭不足,北饮 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西,故水潦尘埃归焉。 1、按原文填空。 2、翻译。 (1)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是如何解释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从这段文字中可以造共工身上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