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回答下面的题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回答下面的题 |
水调歌头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记承天寺夜游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把酒问青天 ( ) (2)念无与为乐者 (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 ,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
答案
1.(1)端起酒杯 (2)考虑或想到 2.B 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C 5.示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正与月亮有圆时 ,也有缺时一样,这原本 是自然的规律。(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乙】盖①余以八月之望②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③童隶④而登焉。沙之色正黄⑤。与月相夺⑥;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⑦、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⑧耳。 |
——张孝祥《观月记》 |
【注】①盖:句首语气词。②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③尽却:全部退去。④童隶:书僮仆役。⑤正黄:纯黄。⑥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⑦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⑧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景的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请你说说他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
【甲】 |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 |
【乙】记承天寺夜游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甲文作者是明代文学家_ ___,乙文选自《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土膏微润 膏: (2)波色乍明 乍: (3)娟然如拭 娟然: (4)念无与为乐者 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4.两文写景句子让人如临其境,十分优美,请你说说两位作者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并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修辞 我选择 句。 赏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迭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些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
(二)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
(选自《后出师表》) |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________ ②而议者谓为非计 谓: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着重号的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词语。 ①躬耕于南阳 于:___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_____________ ③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然:___________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一)来看,作者为什么要效忠刘氏王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一)和(二)都表达了作者一个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题。 |
【甲】出师表 诸葛亮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乙】史记·管晏列传 司马迁 |
桓公①既立,使鲍叔牙②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③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④三浴之。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 [注]①桓公: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②鲍叔牙:人名,齐国大臣。③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齐桓公任用其为国相,他最终协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④衅:以香涂身曰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予齐使: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A.欲以戮之于群臣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D.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4.甲文中的“先帝”与乙文中的“桓公”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使用选文中诸葛亮和管夷吾的相关事迹,最适合证明下面的哪个观点( ) A.人应该学会谅解。 B.人应该知难而退。 C.人应该知恩图报。 D.人应该谦虚谨慎。 |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
记承天寺夜游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月色人户 户: ②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请对文中加线的语句进行语言赏析。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