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精读。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

课内精读。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课内精读。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募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1、下列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望城二里(左右)
B、暮而无所归宿者(贫穷)     
C、予为戏(怨恨)
D、问渡者(于是)
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断书崩   
B、人不知而不   
C、以木简书从   
D、予为戏
3、文中渡者所言“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是否有道理?渡者之言是戏言吗?如果不是,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作者从行路这件小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学完本文后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D。
3、有道理。渡者之言并非戏言,他是从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出发而说的。文中“熟视”一词可看出他决非妄下虚言,而是经过观察、思考的,是从小僮当时的实际情形出发而下的结论。
4、欲速则不达。
5、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小书童人小书重,书捆得又不结实)后,作出了这样的应答。
6、做事应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如盲目求快,则可能事与愿违或欲速则不达。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课外拓展。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儿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得大臣。 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 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得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叫一仞。 ④圣:精明通达。⑤不难:“不以……为难”。⑥圣人:有智慧的人。
1、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并写出它的比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链接。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清   徐珂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1、文中对加粗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我也。   
A、(1)wáng     逃亡 (2)y ì     语言  
B、(1)wú         不  (2)yù     告诉  
C、(1)wú        不  (2)yù      词语   
D、(1)wáng    死亡板  (2)yù    语句
2、下面加粗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友某以千金寄,不立劵。之:他     
B、安有寄千金无劵者?而:却           
C、父未尝语我也。且:将               
D、而翁知我,不语郎君。故:所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辇而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文《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乙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②吕蒙,三国东吴名将。③当涂:当权。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⑤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⑥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⑦即:就。
1、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
(1)在相位者多龌龊默(           )   
(2)次日政(           )
(3)当涉猎(           )              
(4)鲁肃过寻阳(           )
2、翻译文中划线的两句话。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普》一文围绕哪句话来表现赵普的精神品质?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原礼心异之,问其(旧的)        
B、走而之曰(忠告)
C、戴原礼至京(曾经)                     
D、偶一求药者既(回去)  
2、下面“之”的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走而告之
A、我欲之楚                      
B、学而时习之 
C、此非楚之路也              
D、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  
3、下面翻译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句子: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A、原礼心中很诧异,询问他原因。      
B、原礼心中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诧异,询问他原因。
C、原礼心中很诧异,询问其中的原因。           
D、原礼心中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诧异,询问其中的原因。  
4、下列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医家”是一位好心的人,但又是一位贻笑大方的人。
B、来“医家”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医家”应接不暇。
C、“医家”不识字,不懂装懂,胡乱用药,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D、戴原礼很欣赏这位有医德,善用“古方”,医术高超的“医家”。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
  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加框词在文中的意思。
(1)神寒骨(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4)悄怆幽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