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朝代)_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1)与友行______________
(2)去后至______________
(3)相而去______________
(4)下车之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元方是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朝 刘义庆
2.(1)约定;
   (2)才;
   (3)丢下;
   (4)拉
3.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因为他在对方的儿子的批评下,认识到了自己既无信又无礼。
6.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能言善辩、落落大方、直率
7.不管待人还是处事都要守信用、讲礼貌。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之 音(  ) 义(  ) 
②李生之曰 音(  ) 义(  ) 
③不应而  音(  ) 义(  ) 
④迨年事蹉跎 音(  ) 义(  )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文答题。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擦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1.解释下面加粗划线的词。
夕好名(   )
散去(   )
面看面而已(   )
顷刻散尽矣(   )
2.作者是在哪个季节游湖,你是怎么知道的?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当晚游湖的人很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句子,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你能联想起有关诗句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1)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战战,几欲先
1.《口技》的作者____朝人____。本文选自清朝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
   ②不能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_
   ③两战战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几欲先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划线字与例句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中间力拉崩倒
A.学而时习
B.撤屏视
C.大兄何见事晚乎
D.于厅事东北角
4.翻译文中画线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北魏的___________。
2、补全文中的空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晓雾将(   )
(2)未复有能其奇者(   )
(3)怀民亦未(   )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