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出师表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出师表 诸葛亮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猥自枉屈 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咨诹善道 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彰其咎 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降低身份 (2)询问 (3)表明,显扬 (4)……的原因 2.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 3.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 (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3)题。 上①尝从容②与信③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办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为陛下禽(擒)也 【注】①上:即指汉高祖刘邦 ②信:指汉朝名将韩信 ③从容:随意 (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邦和韩信谈话的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文中结尾画曲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文)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文)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 ③会天大雨:___________ ④固以怪之矣:_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 |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 B. 广故数言欲亡/ 故为之说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以物喜/ 扶苏以数谏故6、 3.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诫子书 诸葛亮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学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 ] |
A、穷形尽相 B、穷年累月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韩陀胄①为相,赵师邑②媚之。陀胄造南园,作竹篱茅舍,顾谓师邑曰:“此真田野风景,但少犬吠鸡鸣耳。”少顷,闻篱边草间有犬吠声,视之,乃师邑也,陀胄大笑,人皆耻之。 注释:①韩陀胄:南宋大臣,主张北伐抗金,因用人不当,失败被***。②赵师邑:南宋进士,四次担任都城临安的知府。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闻篱边草间有犬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赵师邑媚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顾谓师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真田野风景,但少犬吠鸡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赵师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①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俎②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③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注〕①九奏:多种乐器同时奏响。②轩裳珪俎:轩,官员出外乘坐的车。裳,官服。珪(ɡuī)俎 (zǔ),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所拿的玉器等。③庶几:这里指“希望”、“期望”之意。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聊以志吾之乐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足喻其乐且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而”与“而屡易其号”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既老而衰且病 B.泰山在前而不见 C.心未老而先衰 D.委而去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所以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作者在甲乙文中所追求的“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