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 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上文选自 (朝代) (人名)的《 》。 2、补充文中空白内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3、解释。 ①期行( ) ②委( ) ③引( ) ④顾( ) 4、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
[ ] |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文:和别人相约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B、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陈太丘希望和朋友出行。 C、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客气地问:“你父亲在不在?” D、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译文: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听戏。 5、用文中语句回答问题。 ①“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 ②文中描述了“元方”对“友人”态度变化过程,请写出表明这些变化的词语。 |
答案
1.南朝 刘义庆 世说新语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文:您跟我爸爸约好一块儿走,正午你未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父亲,就是失礼。 3.①约定同行 ②丢下,舍弃 ③拉 ④回头看 4.A 5.①“客”“无礼”“无信” ②“答曰”“元方曰”“入门不顾”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题。 |
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黑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从全文来看,文章表现了“元方”的_____________,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________”、“ ________”二语为全篇的核心,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的。 |
阅读下面的文段,作答下面各题。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1)怡然自得: (2)庞然大物: 2、选文中有许多表示“看”的动作的词语。请把有关语句抄写在下面,并在表示“看”的词语下加线。(不少于2例) (1) (2) 3、选文描述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答:(1)趣事: (2)原因: 4、你的童年时期有哪些趣事?在这些趣事中,你有何感受? 答:(1)趣事: (2)感受: |
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 。” 1、《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人不知而不愠( ) ④思而不学则殆( )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4、翻译句子: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论语》十则教给我们很多学习方法,请写出感触最深的一句,并简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节选自《伤仲永》) |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2.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巨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找出甲段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2.解释甲、乙段中加黑的字。 省( ) 故( ) 诲( ) 之( ) 子( ) 顾(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一旦而马价十倍。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什么深刻含义? 5.乙段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