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
2.“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之。公曰:“勿***!寡人闻命矣。”
1.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 ”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烛邹的原因。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人( )
③使诸侯闻之( )
5.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 )
②请数之以其罪( )
③以鸟之故***人( )
④景公好弋( )
⑤寡人闻命( )
⑥为吾君主鸟( )
6.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
①诏吏***之
[ ]
A.招集差吏***了烛邹。
B.命令主管官吏***他。
C.诏告天下人要***烛邹。
D.告诉手下官吏***人。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
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
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7.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回答下边的问题。
①“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②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3.“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似与游者相乐
4.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段的段意。
一段:
二段:
三段: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1]嵌[2]盘屈,不可名状[3]。清流触石,洄[4]悬[5]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6 ] 。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7]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8]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9],俾[10]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11]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 [1]攲:倾斜。[2]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3]不可名状: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名,说出。状,描摹。[4]洄:水回漩而流。[5]悬:水从高处流下来。[6]荫:遮蔽。[7]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8]置州:设置郡,作为州治。州,古时的行政区域。[9]芜秽:杂草积土。[10]俾:使。
[11]裨:补助,增添。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②悉皆怪石
③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④乃疏凿芜秽
⑤植松与桂
⑥遂命之曰“右溪”
2.“右溪”的位置在哪?命名的原因是什么?
3.用文中原话回答问题。
①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
②文中如何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