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后面题目。(4 分)3D 打印的革命性3D 打印源自100 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后面题目。(4 分)3D 打印的革命性3D 打印源自100 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后面题目。(4 分)
3D 打印的革命性
3D 打印源自100 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
3D 打印使用的不是传统的“墨”,而是那些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比如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因而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就像童话中的“复制机”一般神奇。这将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冲压机、制模机等传统工具,从而转变为一种以3D 打印为基础的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的生产方式。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刊发题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称3D 打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目前的发展情况判断,3D 打印之后,必将是社会制造业的迅猛崛起。
据报道,国外目前已经通过3D 打印技术成功地“打印”出了自行车、汽车、电控飞行器等物。现今,3D 打印也应用于珠宝制造和模型制作,在时装业、电影业、建筑业等10 多个不同的行业显示出了十足的魅力,并大大改变了美国制造业的格局。其实,众多的3D 打印创业者此前早已落户以虚拟经济著称的纽约市,即便在2008 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3D打印还是拉动了当地的萧条经济,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3D 打印的应用并不止于工业制造,它在医学界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那么,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上,美国维克森林再生医学学院博士安东尼就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肾脏模型打印的过程。据他介绍,他们正在进行一个更大胆的试验,直接用打印机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 打印”,如果取得成功,这将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小题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3D 打印机能精准地“打印”原物的特征。
B.第二段中“3D 打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的表述,很好了佐证了第一段末尾“(3D 打印)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的说法。
C.第四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印证了前面“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这一说法。
D.3D 打印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不同行业,选文介绍了它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情况。
小题2:结合选文,请找出3D 打印的优点有哪些(不少于两点)。(2 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1)3D 打印使用的不是传统的“ 墨”,而是那些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3D 打印是一种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的生产方式;(2)3D 打印带来了制造业的迅猛崛起,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3)3D 打印能打印出器官,可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打印”,在医学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答对两点即可,每点内答出大意就行)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方法:采用排除法,从文章中筛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信息。D选项不全面,还介绍了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信息筛选方法的掌握,方法:此题相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课文多读,从文中找出3D打印相对于其他的优势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解元”漫谈
高玉林
①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
②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③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④《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⑥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è。
⑦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⑧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切情。
⑨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è)解(xiè)解(jiè)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⑩乐(lè)乐(yuè)乐(yuè)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
(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小题2: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⑦-⑩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说明文《“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完成后面题目。(13分)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小题1: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小题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小题5:《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请以手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共8分)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点如下:
类型
位置
运动特点
肌纤维特点
骨骼肌
大多位于四肢,躯干等部位,
可以看到和感觉到。
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同时又大多依附在骨骼上,靠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是所有肌纤维中最长的,能达到40毫米。
平滑肌
人体的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和呼吸道中,看不到,也感觉
不到。
收缩舒张自发进行,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长度较短,只有20-300微米。
心肌
只存在于心脏,看不到,也
感觉不到。
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但又能快速收缩
直径比骨骼肌粗,排列成网状
 
【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小题1:下列说法与上面资料提供的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
A.“肌纤维”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其中含有大量的肌蛋白。
B.肌肉根据人体运动的需求,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C.骨骼肌纤维比心肌纤维长度要长,直径要大。
D.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料一的说明对象是肌肉,其基本特征是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
B.资料二中运用“大多”“只”等词语,使表达更科学准确。
C.资料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的介绍了骨骼肌是如何组成的。
D.资料四用并列式结构介绍了运动中和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不同原因。
小题3: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突然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就浑身肌肉酸痛。
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避免出现第二天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黑匣子,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①马航MH370事件之后,人们对黑匣子的关注明显多了,下面是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事儿。
②“黑匣子”这个名称在媒体上用得很多,但是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一般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它的颜色也不是纯黑色,而是有点类似旧金山金门大桥的颜色,是所谓的国际橘。只是金门大桥的颜色较深,而黑匣子的色调较亮。
③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用飞机或者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早期的黑匣子使用的是有线编码,现在使用的是固态存储板。大型飞机上的固态存储器可追踪700多个参数。数据记录仪足以保存25小时的飞行数据,但是只能保存两小时的驾驶舱声音记录,并循环录制。舱声录音器不仅记录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与塔台的对话,还记录可向调查人员提供关键线索的背景噪音。
④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电池就没电了。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⑤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
⑥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乘客可以发短信、进行网络传输或浏览网页,但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却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现在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根据2014年3月27日《参考消息》有关内容改写)
小题1:本文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分)
小题2:本文第③段主要介绍了黑匣子哪两个方面的情况?(2分)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扇子
黎戈
《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
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A】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瘸一搭没一搭地扛呱家常。春日迟迟,欲睡昏昏。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最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
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一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
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
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
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
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
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B】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
选自《私语书》,有删改)
小题1:这篇文章从扇子的发展史和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2分)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
朝代
   扇子的特点和功用
东周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后期
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耐用,可题诗作画。
 
小题3: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 分析。(3分)
小题4: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