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邱裕华的《有一种成功叫速度》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①在我国广袤的沙漠上,生活着一种普通的植物——梭梭。它们虽然不高,一般只有三四米,外形也不出众,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邱裕华的《有一种成功叫速度》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①在我国广袤的沙漠上,生活着一种普通的植物——梭梭。它们虽然不高,一般只有三四米,外形也不出众,可是梭梭树丛顽强挺立,迎风顶沙,给沙漠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们被誉为“沙漠梅花”和“沙漠卫士”,是我国荒漠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 ②梭梭的成功并非是来自于侥幸。它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速度,无与伦比的速度。 ③相比之下,即使是发芽时间比较快的稻谷、花生等农作物,发芽时间也需要三四天,要是椰树的种子,发芽则要两年多。而梭梭的种子,面对着干旱异常的天气,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它们从来不观望,不犹豫不决,不拖泥带水,只要雨水一来,它们就在几小时内迅速生根发芽,快速地生长繁殖,蔓延成片。 ④这样快捷的速度,不能不让人吃惊。其实,细想一想,我们追求成功又何尝不应当如此呢?可以说,对于生活,对于人生,我们谁都有许多想法,但由于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结果多少光阴过去,却只能停留在计划中。如果有朝一日忽然发现,我们因为缺乏当机立断的决心,已经错过了生活,那会让人多么难受与悲伤。 ⑤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带着积极的心态,及时抓住机会,不断进取,不停拼搏,才有可能创造成功。如果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在应该起而行动时,坐等机会溜走,就会时时落后、事事落后。要知道,光说不做,只想不行动,既不能增加成功的砝码,也无法增加人生的能量。 ⑥古人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在水上漂起来。同样,要想拥有成功,就需要赋予人生足够的速度。这是成功者的姿态,也是胜利者的姿态。 (选自《中国青年》2013年第8期) 小题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小题2: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3:作者认为“带着积极的心态,及时抓住机会,不断进取,不停拼搏,才有可能创造成功。”请你补充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3分) 小题4: |
答案
小题1:要想拥有成功,就需要赋予人生足够的速度。(3分) 小题2:运用引用(或道理)论证的方法(2分),论证人生要利用迅疾的速度,“任势”(或:主动)而发(或:作为),争取成功。(2分)(共4分) 小题3:示例:在行业中的很多同行还在竞争利润的时候,乔布斯领导他的苹果公司通过速度和创新,已经在竞争未来,从而获得最大的成功。(3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中心论点一般是题目或者隐藏在文中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仔细阅读全文,文章是围绕“成功和速度”来写的。。 小题2: 试题分析:从“古人云”可以看出,这里运用了引用论证。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来证明“成功和速度”的关系。 小题3: 试题分析:结合“速度快,能创造成功”,阐述一个事例即可。 |
举一反三
(4分) 读书声与强国路 陈晨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有人不爱读书,有人没时间读书,也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触手可得,不需要读书,还有人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读书更能强国。 ②有数据显示,2011年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依然有所上升,但仍低于12年前的水平。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阅读方式兴起的原因。但信息的浏览终归无法取代系统的阅读,我们更应该思考,当我们的社会像一列高速行进的列车,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时,难道可以让书籍所承载的文明风景落在后面?对于一个数千年诗礼相传、崇文重道的民族来说,今天读书价值面临的忽视,读书生活遭遇的种种困扰,实在令人不安。 ③相传,犹太民族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就会在书页上涂满蜂蜜让孩子舔食,目的是要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被誉为 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每年人均读64本书。他们用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科学发明世界人均第一、世界上人均拥有论文发表量第一、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比例世界第一…… ④一位作家说过:文化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抽掉文化这根筋,这个民族将会成为植物人。读书,带给人们文化。读书,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升华一国民众的灵魂,可以让一 个民族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 ⑤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或许,在不少人看来,“文化强国”是一个很宏大很遥远的概念。然而,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这个国家才会历久弥新、朝气蓬勃,激发出不可遏抑的创造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有益个人身心、提升幸福指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寻求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 ⑥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读书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信息化社会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面对读书的困境,我们固然需要创造更宽松的阅读环境,需要更为亲民的图书价格,需要更有营养的出版精品,但首先,是带着一颗爱知、求知的心去拿起书本、翻开来静静地读。读书也是读心,从琅琅书声中,能感知个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更能倾听到一个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 (选文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
阅读《力气·才气·运气》。(13分) 力气·才气·运气 陈鲁民 ①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但运气还算不错,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20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说没才气,那显然是自谦,说运气好,也不为过,说舍得下力气,则最恰如其分。二月河的“成功秘诀”,其实一点也不秘密,可以说是个普遍规律,一般来说,一个人要事业成功,就需要凭借力气、才气和运气,这三气缺一不可。 ②先说才气。譬如薛涛是“扫眉才子”,谢道韫是“咏絮才高”,宋之问有“夺锦才”,真正有才气的人不多,而且很容易就会江郎才尽,无怪乎谢灵运会说:“天下才共一旦,曹子健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再说运气。张说的诗文“得江山助”,越写越好;苏东坡幸亏贬在湖北黄州,才有流传千古的前后《赤壁赋》问世;王勃若是赶不上千载难逢的滕王阁盛会,也很难有出头露面的机会。至于力气。孔圣人的韦编三绝,苏秦的悬梁刺股,董仲舒的三年不窥园, ,也大体都是力气活。 ③余秋雨如今是大红大紫了,舆论都捧他是当今才子,似乎他是以才气纵横天下,可是有谁知道他出道的艰难,花了多少力气。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辛辛苦苦写出来了,跑了多少家出版社,都被拒之门外,有一家勉强答应出,又给他改得不像样子,最后还退了回来。可是运气一来,书成了畅销书,洛阳纸贵,人也成了大才子,红透了半边天。 ④钱钟书是公认的才子,博闻强记,才华横溢。其实他的成功,也多半靠的是力气,考进清华园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这拼的就是时间和力气。当然,他的运气也不错,考大学时,虽然英语和国文成绩极佳,但数学是零分,幸亏招生人员破格录取,要不然,他后边的路还不知怎么走呢。 ⑤又要说到鲁迅。尽管他的文学成就至今无人可以比肩,可是没有听人对他的才气有更高的评价,他自己也说,哪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了。他的英年早逝,大概也与积劳成疾,平时花费力气太多甚至透支有关。有才气的人写文章叫文思泉涌,鲁迅却说:“我的文章不是涌出来的,是挤出来的。”才华横溢的人,做事情谈笑风生,挥洒自如,潇洒得很,鲁迅却自述“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有人来请教“弄文学”的门道,他也老老实实地告诉说:“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忍,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说到底就是不要怕用力气,要准备长期用力气。 ⑥才气是稀缺资源,永远不会太多;运气则可遇而不可求,所以要常说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惟有力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人如果才气、运气、力气俱全,那就等于抽到上上好签,不想成功都不行。如果只剩下力气了,那也千万别泄气,只要坚忍、韧长,持之以恒,才气和运气就会慢慢长出来,成功女神也会来光顾你的。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第①段写著名作家二月河的现身说法有哪些作用?(3分) 小题3:仿照示例,为第②段画线句添加一个事实论据。(3分) 孔圣人的韦编三绝,苏秦的悬梁刺股,董仲舒的三年不窥园, ,也大体都是力气活。 小题4:作者以为力气、才气、运气这三者中对于成功来说哪一个最重要?你认为哪一个最重要,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4分) |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5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小题1:“他信力”“自欺力”加双引号起什么作用?(1分) 小题2: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2分) 小题3: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一段 “总”“只”“一味”任选一词加以赏析。(3分) 小题4:本文题目有什么妙处?(3分) 小题5:第⑦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什么含义?(3分) 小题6: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3分) |
说真诚(15分)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 ”;就像范仲淹,胸怀“ ”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小题1: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中的思路。(3分) 小题3: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小题4:在第④段的空白处填上古诗文名句,引用他们的诗文名句是为了论证什么?(4分) 小题5: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3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3分)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 ①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 ②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有过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复兴,实际上就是再现历史辉煌。再现辉煌,并不是简单回到过去。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辉煌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富足,生活殷实……但除此之外,还需要高度的文明。 ③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缺乏文明的社会就如同暴发户,缺乏文明准则、文明底线、文明自律,一定会丑态百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享受文明无疑是最美的,也是人们的终极梦想。正因此,文明堪称一个民族复兴的关键。 ④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创造精神,也带来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时至今日,有个问题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富裕起来后的中国要到哪儿去?不能不引人思考。我们曾经片面注重经济发展,而现实中的很多问题是用钱无法解决的。去年在一个记者会上,我和一位企业家有过争论。当时一位记者问我,国家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说,国家的价值观只能国家来说,我不能回答,但是我知道什么东西不能写到国家价值观里面,就是“钱”字。这位企业家说,我不同意您的说法,我们现在不是钱太多,而是钱还不够。显然他不明白,钱是需求,不是追求,而价值观应当是一个国家的追求。 ⑤经济显然不是我们唯一的社会属性。所以,前行至今,我们碰到了许多光凭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确应该思考,如何把建设文明社会作为发展的具体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文明方是社会真正的正能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软实力。 ⑥前不久我在英国听到了一件事。温莎城堡里有一个巨大而豪华的宴会厅,曾发生过一次大火,着火时伦敦老百姓纷纷自行开车去救火。大火被扑灭后清点物品,竟然没有一件遗失。我听了之后非常感慨,这就是一种国家软实力。这个软实力是什么?无疑就是高度的文明。文明与文化是什么关系?简言之,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文明。所有的文化事业,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造福社会,影响社会。 ⑦文化不是一个对象。文化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不应该被对象化。今年春天,在牛津大学有位留学生问我,中国文化到底该怎么走出去?我回答,每个人都是文化的携带者。我们在国外,外国人就是通过我们来认识中国文化的,就如同我们也通过普通的外国人来认识西方文化一样。作为文化的携带者,最要紧的是你对自己的文化是不是自觉。有了自觉,就也有了责任。 ⑧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文化的承担。谁来承担这个文化?首先是人。进一步讲,文化的自觉是谁先自觉?首先当是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有文化的先觉,比普通人先感知文化的时代需要。只有及时感知文化前沿的问题,做文化传承的志愿者,才能把文化自觉承担起来。可以说,如果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国家自然就会有整体的文化自觉。 ⑨毋庸讳言,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对承担文化自觉非常的重要。回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如果没有但丁、达芬奇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家,如果没有知识分子、作家、诗人、哲学家的大量涌现,就根本谈不上复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文艺复兴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并不只是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更在于其蕴藏的独特思想价值。由此而言,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复兴。 ⑩呼唤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不仅当仁不让,而且也是终极指向。当今中国,全社会都应给予文化复兴更多的关注。对照现实,尤显任务的艰巨与紧迫。期待更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勇做志愿者,承担起文化自觉的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冯骥才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论证这个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那几个分论点?(3分) 小题2: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3:请说说你对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小题4:阅读本文后,你打算怎样去做一个文化传承者?请简要谈谈。(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