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一个创造的人生周国平       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合适的词便是这个词——创造。       ②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技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周国平       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合适的词便是这个词——创造。       ②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技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周国平
       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合适的词便是这个词——创造。
       ②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技术,也未必是指从事艺术的创作,这些仅是创造的若干具体形态罢了。创造的含义要深刻得多,范围也要广泛得多。人之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一个灵魂,灵魂使人不能满足于动物式的生存,而要追求高出于生存的价值,由此展开了人的精神生活。大自然所赋予人的只是生存,因而,人所从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动都是给大自然的安排增添了一点新东西,无不具有创造的性质。这样的活动当然不是肉体(它只要求生存) ,而是灵魂发动的。正是在创造中,人用行动实现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把自己内心所珍爱的价值变成可以看见和感觉的对象。
       ③由此可见,决定一种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有无灵魂的真正参与。一个画匠画了一幅毫无灵感的画,一个学究写了一本人云亦云的书,他们都不是在创造。相反,如果你真正陶醉于一片风景、一首诗、一段乐曲的美,如果你对某个问题形成了你的独特的见解,那么你就是在创造。
       ④许多哲学家都曾强调劳作与创造的区别,前者是非精神性的,后者是精神性的。在这方面,马克思的看法也许仍是最有启发意义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更喜欢从事自由的创造活动的,因为人在这种活动中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然而,为了生存,人又必须从事生产活动。因此,我们把我们的时间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以便为每个人从事创造活动腾出充足的自由时间。这个道理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一个人只是为谋生或赚钱而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劳作,而他出于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性情从事的活动则属于创造。劳作仅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唯创造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但外在的利益是一种很实在的诱惑,往往会诱使人们无休止地劳作,竟至于一辈子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在我看来,创造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乃是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
       ⑤真正的创造是不计较结果的,它是一个人的内在力量自然而然的实现,本身即是享受。有一位夫人曾督促罗曼·罗兰抓紧写作,快出成果,罗曼·罗兰回答说:“一棵树不会太关心它结的果实,它只是在它生命汁液的欢乐流溢中自然生长,而只要它的种子是好的,它的根扎在沃土,它必将结好的果实。”我非常欣赏这个回答。(只要你的心灵是活泼的、敏锐的,只要你听从这心灵的吩咐,去做能真正使它快乐的事,那么,不论你终于做成了什么事,也不论社会对你的成绩怎样评价,)你都是度了一个有意义的创造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作者认为判断一种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准是什么?
                                                                                                                                 
3.请说出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4.按照作者的观点,如何才能提高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其理由是什么?
                                                                                                                                                            
                                                                                                                                                           

5.理解第⑤段画直线句子的含义。
                                                                                                                                                 
6.请结合第⑤段括号里的句子并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度过一个有创造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2.决定一种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有无灵魂的真正参与。
3.先提出“决定一种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有无灵魂的真正参与”的论点,然后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4.提高创造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我们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一个人只是为谋生或赚钱而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劳作,而他出于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性情从事的活动则属于创造。劳作仅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唯创造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
5.一个作家不会计较创作的结果,真正的乐趣在于创作的过程。只要他的心灵是自由的、敏锐的,就一定会写出好的作品。
6.“略”    意合即可。
举一反三
说 真 诚
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本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3.阅读第④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其作用是什么?
     答:                                                                                                                                  
4.本文最后说:“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请你从生活中举一个实例具体谈谈。
     答: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谈尊严
       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海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问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能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掉地去维护国家酌尊严。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叔: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让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何蓉瑜 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第二段划线句子补充一个论据。
                                                                                                                                                   
3.文章的第四、五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态度创造快乐
        ①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么祥和兴奋。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②“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③“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又说了一句。
       ④岂料,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⑤“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她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⑥看来,快乐与态度的确存在着某种关联。 
       ⑦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可沈从文毫不在意,他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 
        ⑧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把多雨泥泞的咸宁描述成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 
        ⑨“荷花真好”,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⑩由此可见,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个日子。 (文/韩如意)
1、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开篇讲了一个故事,请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全文说说第八段中“荷花的芬芳”的含义。
                                                                                                                                                         
4、下面这段话也是就“态度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发表看法,请联系上文,用简明的语言谈谈它们对你人生的启示。
    【链接材料】一个人是一首曲,当你播放迪斯科的时候,身边的人会随你跳舞;但当你播放哀乐的时候,身边的人只会随你流泪。一个人是一团火,可点燃身边的柴;但一个人也可能是块冰,会冷却身边的炭。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
积雪草
        一个朋友问我:“你爱自己吗?”我茫然地瞪了对方半天,才理所当然地回答:“爱!”其实,我的内心非常模糊且底气不足,我爱自己吗?
        传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是爱别人。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导都是要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爱自己,会被别人当成自私自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自己,忘记了自己。身体微恙,小病小疼,忍一忍就过去了,否则会被说成娇气;工作不能放下,因为那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父母的事儿大过天,什么事儿都能放下,唯此不能放下……就像一只陀螺,我们一刻不停地旋转,终于有一天,轰然倒下。到此时,才发现爱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事儿。
       爱自己,就是不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一个人如果想要爱别人,就应该学会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健康,不和自己过不去。试想,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惜,怎么谈得上爱别人呢?健康的身体不仅仅是个人的需求,爱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爱别人。
       荷兰学者斯宾诺曾对健康作过精辟的论述: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为了这个做人的责任,让我们学会爱自己,而且就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 (本文有删改)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2.“你爱自己吗?”,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①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浅阅读”的出现与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工作、学习节奏快,压力大有关;同时也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多样选择有关。近年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资讯。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
        ③对于这一现象,一些专家认为不必视同洪水猛兽。著名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说:“30年前,大家都读"走向未来"丛书,都读李泽厚的书,而发展到后来,特别是近10年,阅读的分野出现了。"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选择的自由。有人喜欢读通俗小说,有人热衷励志类、财经类的书籍,也有人青睐哲学、文史类的书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于是阅读也就呈现出了多样性。”
        ④然而,面对“浅阅读”迅猛的攻城掠地,“深阅读”越来越式微,许多专家还是感到忧虑。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都意识到“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强调传统式“深阅读”,如西方一些学者倡议“关掉一周电视”,反对阅读“浅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阅读”、“深呼吸”等。 
        ⑤“‘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志伟认为,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 
        ⑥“无论现代人多么功利,总得给攸关心灵的阅读留出空间。”接受采访时,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这样说,他很怀念这样的自己:“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闭馆的电铃声响了,周围的人都走了,我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 (摘自2010年《半月谈》,有改动)
1.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浅阅读”的负面影响。
                                                                                                                                   
3.文段⑤中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                            ,作用                                    
4.你赞成文中哪种阅读方式?谈谈你的理由。
                                                                                                                                                   
5.在文段⑥中,评论家雷达谈到了读书时投入忘我的经历,请把你的阅读经历写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