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都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同学取得了进步,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学会欣赏 |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都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同学取得了进步,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人们总是太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其实,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你所付出的只是几句赞誉,几下掌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别人会从你的欣赏中得到欢乐、鼓励和信心。有了欣赏,即使平凡山水、野花小草,也可悦人目;简单言行、淡淡情意,也能暖人心。 欣赏,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心正眼才正,才能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心善行才善,才能在与人为善中给人快乐,给己快乐。 欣赏,需要真诚与宽容。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才能真实地接纳一切真、善、美。有人赏物易,赏人难;有人赏远离自己生活之人易,赏身边之人难;有人乐于自我欣赏而不屑于欣赏别人--这些病态的欣赏,皆因心灵的本质失去了固有的洁净明澈。 欣赏,需要一种宏伟的气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为。以赏花为喻: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美而心动继而动手折之者,还有徒羡美艳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赏或源于狂热冲动,或源于自私浅薄。使人获益不多,受累遭害不少。 欣赏,需要智慧。透过欣赏之物,可以窥见欣赏者的品位及情趣超凡脱俗的纷扰,以小见大,于细微中窥见生命的真谛,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可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便享有故知重逢的欣慰;与罕见之美面对,则拥有相见恨晚的惊喜。即使身处荒漠绝城,亦能欣赏到常景常物中难得体味的孤独苍凉之美。 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 |
(选自《时文精粹》,佚名/文) |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①窥见( ) ②真谛( ) ③吝啬( ) ④罂粟( ) 2.根据句意写出文中的成语。 ①泛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 ②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 ③形容人品超出一般,不同凡俗。( ) ④原本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在文中指花儿凋零枯萎。( ) 3.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 ,原因(用文中语句回答): 4.从全文来看,真正的欣赏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归纳文中的相关词句回答): 5.从第四段看,划线的“固有的洁净明澈”指的是 ,要想保持这“固有的洁净明澈”具体应该(用文中语句回答): 6.梳理第五段的论证思路,在括号里填空。 亮明观点——( )——( )——( ) 7.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材料,然后联系文章的第二段,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谈谈你对“欣赏”的理解。(不得超过80字) 材料: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淘醉! “真美” “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成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理解: |
答案
1.①kuī ②dì ③lìn sè ④yīng sù 2.①大千世界 ②相见恨晚 ③超凡脱俗 ④香消玉殒 3.学会欣赏;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 4.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真诚与宽容,宏伟的气度,智慧。 5.真诚与宽容;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 6.举出实例;分析原因;指明危害。 7.欣赏可以给人以信心,使人从挫折、失败、沉沦中走出来,但毫无原则地欣赏也会使人丧失做人的真诚,而变得虚伪;更让被欣赏者在“赞美”声中迷失本性,丧失自我。(答案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
①有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学到他那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人坚持了?”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谁坚持了?”这时,只有一人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的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②是啊,即使最简单的事情你能一直坚持做下去吗?想想自己吧,每到年初我们总喜欢制定计划,那时踌躇满志,有着许多美好的设想;每到年末总结,清点自己的收获时,往往更多的是遗憾和悔意。 ③有人说,成功与失败最终取决于意志的较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凡有惊人成就的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由于完成目标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这其中对我们考验最多的就是坚持性。 ④目标有时遥遥无期,总也望不到头。你也许正在艰难中坚持却疲倦不已,如果这时放弃,以前的努力都将白费,所花的心血都是徒劳;而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再加一把劲儿,眼前就有可能是别有洞天,豁然开朗。当你拨开迷雾重见阳光的一刹那,你会觉得所做的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坚持不是忍耐,它不是原地踏步,它是在逆流中向前,是顶着压力向上,它是积极地争取,而不是无奈地等待……你也许正在黑暗的夜色中摸索,但紧接着到来的不就是光明的早晨吗? ⑤英国有一位叫约翰·克里西的作家,年轻时勤奋写作,但受到了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共收到七百四十三封退稿信。他说:“不错,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信都将变得毫无意义。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封退稿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到他逝世时为止,约翰·克里西一共出版了五百六十四本书,无数的挫折因他坚持不辍而变成了惊人的成功。 ⑥成就大事固然离不开坚持,点滴小事也需要坚持。长跑、练书法、打扫房间、早起念英语,看起来都是小事一桩,不做关系也不大,但若你试着督促自己每天去做,日积月累,你得到的就可能是健康的身体、漂亮的字迹、整洁的环境、地道的英语口语。每天坚持一点点,收获会让你欣喜不已。坚持是成功前的一种状态。 ⑦马丁·路德·金说:“可以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一定不要放弃无限的希望。”为了把希望变成现实,朋友,你坚持了没有?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用作家约翰 克里西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请你再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一下第六段的论证过程。 4.请谈谈你对第四段“你也许正在黑暗的夜色里摸索,但紧接着到来的不就是光明的早晨吗”一句的理解。 5.文中提到:“每到年初我们总喜欢制订计划,那时踌躇满志,有着许多美好的设想;每到年末总结,清点自己的收获时,往往更多的是遗憾和悔意。”请结合自己的事迹谈谈读了本文之后获得的启示。 |
毅力 |
英国作家狄更斯有句话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此言虽属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古往今来,大凡在事业上做出优导成绩的人,无一不有着巨大的毅力。 外国的不必说,单就中国的而论,要想一个个罗列出来,恐怕也很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众所周知。试想,一国之君,先前是花天酒地,貂裘锦袍,现在忽然要让他独居陋室甜食苦胆,没有大的毅力是决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勾践做到了,而且是连续三年。假如他没有那么大的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的励精图治,就不会有三年以后“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观一幕。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如果曹雪芹没有“批阅十载,曾删五次”的毅力,就不会有浩卷《红楼梦》的问世。相反,没有毅力的人只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身处逆境的人没有惊人的毅力怎能战胜困境,微笑着走向人生? 对于身处顺境界的人,毅力是毫无作用。我们总希望自己做个清白正直的人,做个受人尊敬的人,最好名垂青史、万古留芳。但是要做到这些极不容易,除了在事业上取得显著的成绩外,在生活上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毅力才能帮助你在事业上的成功。 毅力之于事业和生活,犹如水之于沙漠里的行客,万物之于阳光的生长。 诚如狄所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每一座高峰。”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第三段和第四段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其好处是什么? 3.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言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4.请为第五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
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胸襟开阔,修养极高的人,也常常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而怒从心起,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鲁迅先生就曾感慨地说:“悲剧就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演绎出山崩海哮,怒潮翻滚;至于人,李卓吾有言:“大丈夫喜则清风朗月,怒则迅雷呼风。”其实作为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而“拔剑而起”,抱着“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豪情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至于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一个气势恢宏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只留下一片可怜焦土”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幽幽浩叹。 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遇到棘手和麻烦,就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之于最后的一蜇。 我有个远房舅舅,在修理家里一个疏漏破损的木盆,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便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无论在考试中失败,或者遇到不顺心的烦恼苦闷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域,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金融方面的许多精辟的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凌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宁静的、能够充分施展他才华的剑桥去,回到书房去,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以坚强的意志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将军在总统任职期满后,在新旧总统接交的晚宴上,他明确地提出了从此“回归农庄,做一名农夫”的心愿。 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我更仰慕的是---“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诅咒变为葡萄园”。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有人把晚年的托尔斯泰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比喻为一个“气势磅礴气象博大的生命大瀑布”,把歌德视为一个“生命的常青树”。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瀑布”和“大树”。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一种“造福人类”的巨大能量和资源,去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出一片蔼蔼绿阴,可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也同样会酿造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 1.细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3.请补写一个事实论据证明第五段中作者的观点。 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一例并作简要赏析。 |
阅读《敬业与乐业》片段,完成1—6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该敬业? 3、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4、如何理解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 5、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6、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实际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美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遐迩闻名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有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枝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医、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因它又是一个完善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改动)出自《2007年河南教研》52页,答案在128页 |
1、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文中席勒的童话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有什么作用? 3、请你为本文第②自然段横线处补写一个理论认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上下文衔接更顺畅。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