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⑤所以,不但A                 是互相助兴的,B                  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
                                                                                                                                    
2.第③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3.根据上文的论述,请在空格A和B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
     A、                                                                                              
     B、                                                                                              
4.联系你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答案
1.学,思,录。学和思不可偏废,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便会流失,三者都很重要。
2.相同:他们都认为天才(或者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或激发)。
     不同:席勒更强调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等外界的激励;托尔斯泰则强调思想的加工和表达是在一个人的独处之时。
3.A  学和思 
     B   录
4.“略”
举一反三
阅读《读书》,完成1—4题。
       ①读到一首好诗,一个精辟的警句,不仅能引起人会心的微笑,有的还会使人有茅塞顿开感。它们像钥匙、像火把、像路标,能打开心扉,照亮道路,指明方向。
       ②常写东西的人,大都把写作看作事业,看作爱好,但总得有所感才可发可写。而“感”又不像自来水,打开龙头就往外流。无感可发时怎么办呢?像鲁迅说的那样,写不出时不硬写:“随便翻翻去”。翻了,就会长知识,所谓的灵感往往也就会倏忽而至。
       ③谈起读书,人们都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但这又谈何容易!在读到明人李乐这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时,我好像立即受到一种启迪,悟到关键在自我调整。调整好了,即使身处闹市通衢,不也像没有“五浊”干扰的可独享读书之乐的深山古庙一样了吗?
       ④但是,当读到鲁迅先生说的:“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便不由为自己发现的乐趣感到惭愧了,并进而警觉起来。人常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其实鲁迅晚年体重不过三四十公斤,衰弱得很。说他骨头硬,实际上是说他的思想硬、信念硬。
       ⑤晚明黄道周被清兵俘虏就义时,不肯跪。刽子手砍了一刀,头未掉。刽子手害怕了,跪下道:“请先生坐下。”一个身陷缧绁的文弱书生,却能使一个身强力壮手执钢刀的刽子手跪下,骨头是够硬的。
       ⑥读书人的骨头并不都是硬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历来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骨头都是硬的。他们在爱国爱人民,深明民族大义这一点上,是从来不含糊的。
       ⑦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力量,除了来自实践外,当然也来自精神养料的培养。鲁迅能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显然与他的好学精神有关。他的学习法,用现代人的习惯,可粗略地概括为“四要”,即要读书,要思考,要观察,要比较。他主张,读好书,也读点“帝国主义者”的书,做到“知己知彼”;读“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还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不能把脑子让给“别人跑马”。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只要一比较,许多事便明白了”。
       ⑧《明史》称黄道周“文章风节高天下”。我们则完全可以说,鲁迅文章悬日月,鲁迅风节照千古!在鲁迅的作品中,到处都是“钥匙”、“火把”与“路标”,开卷就可以得益。但更主要的还是学他的为人,学他的志节。为此,就要学习他那种好读书,会读书,以及“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的精神,不断净化自己,做一个“骨头硬”的中国人。
[注] 五浊:佛教名词,即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
1.第3段中“我好像立即受到一种启迪,悟到关键在自我调整。”这里的“调整”是指什么?
                                                                                                                            
2.第四段所引鲁迅的话,意思是                                                                            
3.第7段主要用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4.“为此,就要学习他那种好读书,会读书,以及‘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的精神,不断净
     化自己,做一个‘骨头硬’的中国人。”这句话中的两个“自己”指代对象有没有区别?说出理由。
                                                                                                                                     
                                                                                                                                     
题型:甘肃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君子之道
于丹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章什么是君子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
       君子的力量始自人格与内心。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完成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客不迫的风度。
       司马牛曾经问过孔夫子,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
       孔子答:“君子不忧不惧。” 
       司马牛又问:“不忧不惧,就可以叫君子吗?”
       他可能觉得这个标准太低了。
       孔子说:“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当然没有什么可忧可惧的。”
       我们把孔夫子的意思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选自《于丹〈论语〉心得》
1.请你从文中找出能表达全文观点的核心句。
                                                                                                                        
2.根据文意谈谈如何达到孔子理想人格的第一标准?你认为做一个君子还应该有哪些标准呢?
                                                                                                                                                              
3.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调动你的积累,写二则有关善良的名言警句。
                                                                                                                                                
5.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请描写一个能够体现善良的行为细节。
                                                                                                                                                    
6.请联系自我实际,谈谈如何反躬自省?
                                                                                                                                                         
题型:重庆市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一5题。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冰心《谈生命》节选部分,完成后面题目。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上段节选文字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一)                                                                                                                                             
(二)                                                                                                                                              
题型:湖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
                                                                                                       
2.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
                                                                                                                      
      (2)两个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
                                                                                                                    
3.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