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温暖的扑克李丹崖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巡回演唱会就要开始了,平日里冷清清的体育中心,今日也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举着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温暖的扑克李丹崖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巡回演唱会就要开始了,平日里冷清清的体育中心,今日也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举着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温暖的扑克
李丹崖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巡回演唱会就要开始了,平日里冷清清的体育中心,今日也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举着各色旗帜和荧光棒的男男女女,大都是年轻人。当然,还有许多想趁机捞一笔的聪明小贩,他们借机兜售一些望远镜、文化衫、歌星的海报……
  她就那样站在人群里,脚下放的是一摞摞本次巡回演唱会的纪念扑克,一看便知,她也加入了聪明的小贩中间。她没有吆喝,只是安静地站在路边,头顶上面一棵高高的白玉兰,已然含苞。
  和其他穿着花哨的小贩不同,她穿了一袭白衣,看到我们上前,她略带娇羞地小声细语:“买扑克不?演唱会纪念版的……”我一瞬间惊讶于扑克制造商的精明,他们把歌星的众多照品制成一张张扑克牌。
  我问了价格,她依旧小声地说:“10元两副。”那声音极低,仿佛是怕惊扰了她头顶的那树白玉兰。我正要掏钱,朋友先我一步跟她讲起了价格:“6元两副行不?”
  我抬头看她,此时的她两颊绯红,面露难色地说:“真的不好意思,其意我也是替别人代卖的,价格是他们定好的。”
  “那就这样吧,我要了。”我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想……
  拿着女孩为我们包好的扑克,我和朋友顺着体育中心的林阴道向入口处走去,就在我们走到拐角的时候,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蹿出来拦住了我们。他满脸堆笑地说:“孩子,我有件事请你们帮忙。”
  朋友几乎被吓了一跳,旋即拉这我就要躲,我明白朋友的意思,怕是遇上以乞讨为借口的骗子。
  “孩子,你们别怕,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你手里拿的扑克就是我孙女卖的。这孩子喜欢唱歌,有文艺特长,一定要来看演唱会,又不忍心花我的钱,所以才替别人兜售扑克牌。”
  老伯急切地说。
  “那您要我们怎么帮助你您呢?”朋友问
  “很简单,我这里有100块钱,我估摸一下,她脚下的扑克也就值这么多钱,我不方便出面,你们能代我去把那些扑克买过来吗?我想让我孙女赶快买票进场。入场晚了,我怕别人挤着她。”老伯看到检票口打开了,几近哀求地说。
  我和朋友相互一望,旋即接下了老伯的钱。
  女孩看我们又回来了,不解地问:“扑克有问题吗?”
  我慌忙解释:“没有,我回来是想买下你所有的扑克。”
  “你们要这么多扑克做什么?”女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欣喜,而是有些迟疑。
  朋友看马上要露出马脚,灵机一动说:“是这样,我俩开了一家小店,你这些扑克我们打算买回去,放在我们店里卖。”
  女孩兴奋得几乎跳起来。“太好了!我正愁着入场后果卖不掉了呢?”
  一折合,我们不禁佩服那位老伯的眼力——总共还剩33副扑克,共99元。
  我们和女孩的爷爷是看到她走向售票口的,买了票的她,立即跑进了检票口,一路小跑进了场。看到孙女如愿以偿,老伯一个劲地冲我们说“谢谢”
  老实说,这场巡回演唱会多少有些千篇一律,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而那个在白玉兰树下卖扑克的女孩,还有躲在灌木丛中后欣慰、窃喜欢的爷爷却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知道,那是种幸福的感觉。幸福,不为别的,而是因为我们帮助了两个浸泡在爱里的人实现了他们的甜美心愿。(选自2009年5月4日《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白衣女孩的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在我们走到拐角的时候,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蹿出来拦住了我们。”句中加粗的“蹿”字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那就这样吧,我要了。’我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想……”请你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把“我”这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赏和评价是阅读的重要能力。请你结合本文的思想内容,写一段叙评结合的赏析性文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女孩自己贩卖扑克赚钱看演唱会。(意思对即可)
2.表达了爷爷焦急的心情,体现了爷爷对女孩的关爱。
3.例:我想,她的确是个实在的女孩,年龄也比我小得多,应该还是学生,说不定还是每一次在课余时间打工呢。(意思对即可)
4.例:文中女孩为了看晚会卖扑克;为了女孩看晚会,爷爷托人买扑克,我和朋友买下扑克。文章揭示了一个主题——和谐社会人人都有爱心。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只要大家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关爱他人,急人之所急,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幸福安康、和顺美满。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粒?”
  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没什么,我随便拿的。”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粒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粒?”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
  “这一粒,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
  “大小都是三十元一粒,这一粒,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粒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粒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过沙漠正午,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
  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1.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买水果原本是一件平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母亲
顾城
  她在车窗上用手指画了一下,就不禁笑了,果然有层薄尘。她一笔一笔画下去,敲着让他看。深秋刮大风的天气,两道车窗都关得严严的。
  “票在上衣口袋里”,“吃东西”,“晚上冷”,“中途别下车”,“常喝水”——下边写满了,就踮起脚,使劲地写在上边:“第一次出门,请帮助!”点着字,指着他,再向坐在他两边的人做手势,表情幅度很大无声地说着,也不管瞄她一眼的那些人古怪的神情。终于报告列车即将启动,她十万火急起来,在自己左胸前画方块,挤在边角写:“地址”,他明白这是她好多次地告诉他地址在他的左上口袋里。他点头,她还不依,要他拿出来给她看,他拿出展开又让她清楚地看着平整地放了回去。火车就这么动了,她手臂举得高得惊人,写“回”“来”,“来”字的最后一笔,一下拉长了。
  他看着她飞快地走起来,在棕色的人群里,花白的头发微微起伏。
  站台一晃就过去了,他知道她会站在尽头,任凭黄昏到来。
  几道灰墙过去,依旧灿烂的阳光就搬道理大片的田野上;火车里“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陡地响起,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这是他小时老唱的歌,因为家里的唱片老唱,妈妈也老唱;妈妈乌黑的头发闪亮,白色的连衣裙把他托起又放下,她喜欢这支歌;后来“文革”了,不时地他还听她哼起。
  他跟着妈妈过过很多种生活,火车、卡车、牛车、手推独轮车都坐过,吱吱嘎嘎的独轮车是妈妈推的,堤坝、田埂都走过;有妈妈在,就没有苦。
  现在歌儿“解放”了,却是好久没有再听妈妈唱了。
  这次出行很奇怪,他订了一张票就忘了,吃饭时响起“梆梆”敲门声,问票到底要是不要,莫不是嫌贵?一看时间,离五点开车也就两个小时了,赶紧放下饭,将手提箱倒空,抓了衣服用具,提上就走;(A)妈妈紧急中也抓了一大包东西,也走。他上电车,她也上电车;他上地铁,她也上地铁;到了他上火车,就不让她上了
  在地铁时,有半小时的运行,她算准了一般,把他的箱子在地面上当众打开,将自己大包中的东西一样样地往里放,同时说明着,提醒着,警告着:这个衣服早上穿,这个晚上穿,这个睡觉穿;风大穿这个,下雨穿这个。地址就是那时放进他的上衣口袋的,特意不和车票放一个口袋,为的是拿车票时不给顺带出来。她把手绢放进他衣摆口袋时,发觉这两个口袋是空的,(B)于是就往里装常用药,装一样解释一样,板兰根做什么什么,黄连素做什么什么,直装到他的左右两侧吹气一样地鼓起来,一动就晃得像个章鱼。箱子里的药就更多了,她情急之下是把家里的一抽屉药全扣进了她的大布包的。“消炎片要不要带?还是带上吧,不过吃的时候一定要问医生呵!伤湿止痛膏也带上好,万一哪里扭了,就帮上大忙啦!”
  地铁车厢竟相当空,要是人挤人不知妈妈该怎么办。妈妈忙着说着,为了让妈妈说话声音不必太大,他就蹲在妈妈旁边,妈妈于是不时伸手理下他的头发,说头发是要梳的,就用她放在箱子内拉链里的木梳梳;洗头的时候,一定要将洗发膏冲净,洗发膏放在箱子的左下角了,和肥皂、手纸一起;肥皂不要老用,手纸家里的两卷全带上,要记住及时买。说着说着,又插入一声不轻的惊叫,居然忘了带水果刀,水果有农药,一定要削皮吃,必须赶快买一个,不要买太锋利的,可别割了手。说着又想到云南白药不在抽屉里,也忘了带了;走得这么急,妈妈终于怨起他订票也不说一声来。他在家里是任性的,到了外边脸上就一热一热。车上的人上上下下,有的居然哈哈大笑起来,她也不怵,转头对人家也笑:“他是这样的嘛,还没自己出过门呢!”
  她年轻时不是这样的,因为不肯开口问路,以致错过了进入考场的时间;她后几天投考的三个大学都录取了她,那是因为她干脆前一天就找到考场,然后在边上的车站或是长椅上将那一夜硬撑过去。她那时刚满16岁,比他现在还小呢,只身从县城到上海考学。
  后来到了陕西大山里她全心全意工作,却不料晕倒在井台上;她最后一刻的坚持让她没有倒到井里,而水桶是整个地掉进去了。
  不知怎么到了儿女上,她就全换了一个人。
  现在妈妈已在几百里之外了,边上都是笑过他的人,他已小心地同他们说了话,好几个人都讲起了他们的母亲。
  灯光刺眼,一晃而过,又一个不停的车站,一切随即又沉进黑暗中不停歇的节奏里。风掠荒山,千里万里,枕巾上干净的气息安慰着他,那是妈妈后来又打开箱子放进去嘱咐他随时用的。上下铺的人都换了,茶几上只剩下了他的水杯。水杯也是妈妈给的,一个喝空了蜂蜜的瓶子,盖着金属盖儿,套着玻璃丝套儿,套儿是姐姐回家时编的。
  又踏上站台的时候,是另一个黄昏,他走过自己的车窗——一笔一笔妈妈写的字,都是反向的。(选自《顾城文选·卷三·与光同往》,1992年写于德国,有删改)
1.文章详细写了母亲哪两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仔细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1)枕巾上干净的气息安慰着他,那是妈妈后来又打开箱子放进去嘱咐他随时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踏上站台的时候,是另一个黄昏,他走过自己的车窗——一笔一笔妈妈写的字,都是反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多次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列出一组,并谈谈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对母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从文中画线句子A、B任选一处加以赏析(也可另选别处,把句子抄写在下面)。
(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门外那对老人
牛凯
  (1)一天,全家正在吃饭,突然有人敲门。开门见是一对老年夫妇,大概都有六十多岁。穿着物业的衣服。我以为来收物业费,刚要解释,那大婶忙举起手中的水桶,说想来接桶水。我说没问题,伸手想接过水桶,她身后的大叔闪出来,说要给我钱。一桶水当然不值什么钱,可大叔很认真地抓住水桶,说想以后定时来打水,不给钱他们心里过意不去。我推辞了半天,他才放开手。
  (2)接好两桶水,我顺便让他们提过去。他们租的房其实是间储藏室,从虚掩的门看进去,也就十几平方米,里面除了一张床便没了多大地方。老人连连称谢,甚至又把我送了回来。
  (3)小区里住的大都是以前单位的同事,我们彼此都很熟悉,孩子们也都能玩在一起,每天放学后,院子里便成了他们的天堂。老人的房门始终开着,每当干完活他们便拿张小凳出来看着孩子们玩,一有车来,便站起来把嬉闹的孩子喊走,等车过去再慢悠悠坐下。日子久了,我们也都熟悉起来。有时遇到谁家有事,便让他们给看着孩子,每当这时,老人都格外高兴,直到家长回来把孩子领走,他们才如完成任务般轻松愉悦。
  (4)每到夏日晚饭后,人们都喜欢在院子里乘凉,也有好事者支张桌子,几个人甩把扑克。他们也凑上来看,让他们打,他们总是推辞,说看看就行,一副很知足的样子。一天晚上,忽听见院子里传来二胡婉转悠扬的声音。我出去一看,竟是那位老人坐在门口,正入神地拉着。看得出他在有意识地控制,所以声音不大,但他拉得不错,一曲凄婉的《二泉映月》竟驱散了些夏夜的燥热。渐渐地,不少人围了过来。老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便停了手。我们让他再拉几首,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看天色有些晚,他说今天不拉了,有上早班的还要休息,人们这才散去。
  (5)一天,我记得钥匙好像丢在了外面,便去老人处问,正看到他们在吃饭。房子本来就小,面前的小凳上放着个方便袋,里面装着好像是点儿凉皮,两人正头碰头地就着馒头吃。见我过来,他们都有些吃惊,忙站起来把我往里让,其实里面早没了地方。我忙说明来意,他们立刻都认真回忆起来,甚至要放下馒头马上去找。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6)晚上,老人竟真找到了钥匙。后来才知道,他们几乎把那天晚上在那待过的人都问了一遍。找到钥匙,老人甚至比我还高兴,在我道谢时,他却急红了脸,说平时我们都很照顾他们,以后有啥事尽管说。
  (7)两位老人起床很早,我们每次上下班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时是点头一笑,有时是几句寒暄,这时候,我的心情就格外轻松。我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选自《杂文报》,文章有改动)
【注释】:(1)物业:居民小区配套的管理服务机构。
1.文章围绕“那对老人”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品位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一桶水当然不值什么钱,可大叔很认真地抓住水桶,说想以后定时来打水,不给钱他们心里过意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4)段写“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出来。(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这些“东西”具体指什么?请联系生活,指出“我们在苦苦找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沾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在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他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随之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竞有泪光涌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选自《八小时以外》,有改动)
1.从第②段看,“我”愧怍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①段和第⑥段中的加粗词“修养”各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⑤段说“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女工此时的心理,把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用父爱来惩罚》,完成后面的题目。
  克利夫是布雷汉姆牧师团的负责人。他对我讲述了一个自己教育子女的故事。
  当时他的儿子鲍比和女儿贝蒂还很小,做了错事,克利夫警告说,如果下次再犯,就要处罚他们。第二天下班,克利夫发现这两个孩子故伎重施,根本没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克利夫很恼火,但看着孩子们可怜的样子又心软了。
  克利夫对我说:“鲍比和贝蒂都很小。我把他们叫进房间,解下自己的皮带,脱下衬衫,光着脊背跪在床前,让他们每人用皮带抽我10下。”
  你想象不到他们哭得有多伤心,那是发自内心的、悔恨的痛哭。他们不想抽打自己的父亲,但我们有言在先,犯了错就要受惩罚。我告诉他们,处罚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父亲我决定替他们承受。我坚持要他们用力打满20下。两个孩子边打我,边痛哭。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打过鲍比和贝蒂,因为他们知道我虽然爱他们,但不会因此而忽视他们的错误。所以他们总是非常听话,不是怕被罚,而是出于对我的尊重和爱。(摘自《法制新报》)
1.父亲替两个孩子承受惩罚时,孩子为什么痛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替孩子承受惩罚,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