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5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5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择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伛偻提携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念无与为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求闻达于诸侯 | B.行者休于树 | C.访士于襄阳司马徽 | D.信义著于四海 | 小题3:下面语句的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B.念/无与为乐者 |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D.庭下/如积水空明 |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5:【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3分) |
答案
小题1:(1)驼背,指老年人 (2)以……为乐 (3)想 考虑 (4)一起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小题5: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1分)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1分);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1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这里“伛偻”是借代;“乐”为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C中“于”为“介词,向”;其他的为“介词,在”。 小题3: 试题分析:A中停顿应是“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小题4: 试题分析: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这里注意“闲人”的理解。 小题5: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①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问题。 …… ②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了一声。这次屠***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便说她听见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③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了眼睛的同伴,她表现出乡间女子特有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④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小题1:细读第①段,你对那树“绿得很问题”是怎么理解的?(2分) 小题2:请你分别指出第②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小题3:第③段中,作者讲述的蚂蚁国的故事有什么用意?(2分) 小题4: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4分) ①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②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 |
阅读佚名的《麻雀》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0 分) ①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性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它们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但此物种多见于平原,山区难见它们的身影。因为麻雀非常近人,在有人类活动的环境出现,因此有人形象地将他们称为“会飞的老鼠”。 ②有时可以发现它们在个别的树上筑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多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树群,通常是它们最喜爱的筑巢地点。它们的巢比较不工整,筑巢材料的种类很多,包括干草、羊毛、羽毛等。有时它们的巢会位于岩石中、灌木丛的根部,或是建筑物如谷仓的屋檐下。它们每次生下4至6枚蛋,通常是5枚。 ③除繁殖、育雏阶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欢群居的鸟类。秋季时常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称为雀泛,而在冬季它们则多结成十几只或几十只一起活动的小群。这种小生灵非常聪明机警,有较强的记忆力,这和其它许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会对救助过它的人表现出一种亲近,而且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当其它物种入侵时,它们会表现得非常团结,直至将入侵者赶走为止。麻雀在育雏时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勇敢,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说《麻雀》中,描绘过一只亲鸟为保护不慎坠地的幼鸟,以其弱小的身体面对一只大狗而不退缩的感人场面。如果你愿意对麻雀进行连续观测,你会发现它们是非常可爱的小生命,特别是它们的集体行为是研究鸟类行为学的重要素材。 小题1:本文写了麻雀的哪些生活习性?请列举出三种。(3分) 小题2:第③段中加点的“多”一词能否换成“都”?为什么?(3分) 小题3: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古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①水中有蛟②,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虎,又入水击蛟。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蛟而出。闻里人相庆,有自改意,终为忠臣孝子。 【注释】①义兴:地名,即今“宜兴”。②蛟:传说中的蛟龙,实则可能是鳄鱼。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B.不能称前时之/闻 | C.余闻之也/久 | D.义兴人谓/为三横 |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未尝识书具(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邑人奇之( ) (4)或说处***虎斩蛟(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直接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周处从义兴“三横”之一变为“忠臣孝子”是因 (用一个成语回答)。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1:请对文中加线的语句进行赏析。(3分) 小题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黄山游记》节选 钱谦益) 小题1:下列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 B.横柯上蔽柯:树木 | C.水实其腹实:充满 | D.陟老人峰陟:登上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负势竞上山上无泉也 | B.鸢飞戾天者矫矫如蛟龙者 | C.山形下绝猿则百叫无绝 | D.文殊院之左铺海之云 | 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小题4:作者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2分) 小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 B.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所有的泉水都在山脚下;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 D.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