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个选段,完成后面题目。(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个选段,完成后面题目。(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个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2)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野芳发而幽香翻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
小题3:仔细阅读以上两个选段,将下面的分析补充完整。(前一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范仲淹遭遇贬谪之后,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仁人志士应该具有“”的政治抱负;这一年,同样因“庆历新政”被贬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通过对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自己 的情怀。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彰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答案

小题1:(1)醉醺醺的样子(2)非,如果没有
小题2:(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小题3: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山间早晚与四季秀丽风光的描写
③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实词的把握。(1)“颓然”:醉醺醺的样子。然:…的样子,这样的词还有“怡然”“俨然”等。(2)微:如果没有 。
小题2:
试题分析:(1)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发”:开放;“幽香”形容词作动词“散发出幽香”。(2)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以”: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互文手法,翻译时应当引起注意。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学生应对《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有明确的把握。然后再根据题干的限制前一空用原文回答,表现仁人志士应该具有的政治抱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首先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醉翁亭山间晨昏和四季景色,滁人出游之乐,从而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下面问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枲: xǐ,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如外人       (   )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⑶此公欲来,能否(   )   ⑷麻枲之        (   )
小题2: 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具答之D.辍耕之垄上
小题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4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                                                 
⑵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__                                             
小题5:(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
                              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没有发芽的种子”,完成下面题目。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 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 ,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 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 (选自《黄山日报》2012年7月16日,有删改)
小题1:文章以“没有发芽的种子”为标题有哪些含义?(2分)
小题2:第①段侧重描述散步时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分)
我就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小题4:文章围绕“喇叭花”(种子)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5: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感悟?(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共14分)
晒月亮    池莉
①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里有一 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个唐人写进了诗歌。诗歌的特点是到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我曾经好几次听见父母们教导幼儿背诵这首唐诗。这首诗歌我也记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疯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漂亮得出奇!
②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真正的美丽决不随着时间线性移动。美丽是不老的。
③入夜,听慧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相貌还没有彻底脱去男孩子的稚气,谈吐却已经非常圆熟老到,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前行。原来,每个人都有清净的自性,只是被尘俗蒙蔽。“禅悟”之道就是除污染而显自性。法师侃侃征引《法苑朱林》《五灯会元》,我虽不能“顿悟”,却分明感到庄严和净化。南来北往,到过的寺院不少,觉得哪座寺也没有兴福寺这么浓浓的“禅味”,秘密竹林,苍苍古木,处处透着禅意。
④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散步。月光下,看风中低语的古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穴,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   
⑤月光下,看细细的茸毛在皮肤上悄悄生长,皮肤的质感因此变得柔和而华丽;看身体的条条曲线向着灵魂蜿蜒,欲念因此变得清晰;看你的眼睛里面有我的眼睛;看你的笑意包含着我的笑意;看你的心情覆盖了我的心情;什么都看得见。朋友们和我自已,在这一段时间里,都变得很透明和很简单。不思不想,无忧无虑。所有的牙齿,都曾经被烟垢污染,不记得何时有过今夜的灿烂。一笑,就有月光闪烁。这月光注定会温暖日后漫长的生活。
⑥这就是兴福寺的月亮!
⑦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惟一均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它有兴福寺生长了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 
境,还有兴福寺的院墙作为我们获得某种特定感受的保障。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是我们的月亮。因为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   
⑧我在新疆遇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沙漠。那种月亮像是假的,你就是无法把它当真。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和残酒。那种月亮更适合失恋少女,行吟诗人野外科技工作者和深受声名富贵所累的成功者,不是我。而我,真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的等待就已经在悄悄蔓延。我会耐心地等待再一次的缘分和机会,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笔下的兴福寺的特点(3分)
小题2:第⑤段中连续运用了“看”字,请分析其妙处。(3分)
小题3: “朋友们和我自已在这一段时间里,都变得很透明和很简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小题4:简要分析第⑧段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捕蛇者说》,完成后面小题(18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请用“/”为下面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几死者数矣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其租入                        ②乡邻之生                   
而献焉                        ④往往而死者相藉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专利三世矣退而甘食土之有
B.时献焉余闻愈悲
C.故为说野语有
D.告之帝苛政猛
小题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小题5:文中加点部分蒋氏的两次“戚”,各因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什么而“悲”?请用自己的话叙述。(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捕蛇者说》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①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③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
A.毒之乎B.几死者
猛浪奔(《与朱元思书》)广故言欲亡(《陈涉世家》)
C.今吾嗣之十二年D.悍吏来吾乡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良田美池桑竹属(《桃花源记》)
小题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和“吾尝疑乎是”两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请作具体说明。(2分)
小题3:蒋氏说“其余,则熙熙而乐”,但是作者听了蒋氏的陈述后却“愈悲”,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小题4: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借蒋氏之口极力铺陈其乡邻的生存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