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5分)与朱元思书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

文言文阅读(15分)与朱元思书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15分)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      天山色             ⑵窥谷忘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                                                        
小题3:理解填空。(2分,每空1分)
⑴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⑵      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
小题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势的,《三峡》一句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小题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⑴一样  ⑵通“返”,返回。
小题2:略
小题3: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⑵清(清澈)、急(湍急)
小题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意近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共”,解释为“一样”,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共”指的是天光与山色“交辉相映”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名篇,学生熟悉。解释古文中字词,不能只盯字词的本义,必须依照句子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比如本题中的“共”,就是如此。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第一句中词的活用,“甚”:形容词动用,比……快,“奔”,动词名用:奔马。第二句中难解字多,“负”:凭借;“竞”:争相,“上”:伸长,“互相”:彼此依靠,“轩”:高;“邈”远;“争”:竞相,“高”:高处;“直”:陡峻,“指”,形容高,“千百”,指众多山岭;“峰”:高峰。
点评:本题有难度,难解字较多,翻译不容易。古文语言精练,一个字往往含有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写景的句子,遇到此类句子,要直译与意译结合,尽量译出原句的意境。
小题3:
试题分析:全文是写山写水的,写山多山高,写水急水清,所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总领句。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中教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学生熟悉。总领句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突出文章内容的要点,理解文章内容,要抓住总领句来理解,阅读和写作要注意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句中把急流比作“奔马”的写法,回顾《三峡》一文的内容。《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也是把急流比作奔马。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学过《三峡》,但不一定全记得其中的句子。本题拟题很好,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迁移,学会举一反三,综合地掌握知识。
小题5:
试题分析:先理解句子字面意思,再结合学习中所了解的作者写作背景解答此题。
点评:本题有难度,全诗所表现的情感比较隐含。理解诗人的情感,不仅要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去分析理解,有时还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所以学习诗歌,要在方方面面掌握信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10分)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⑴      为之强(         ) ⑵徐(       )喷以烟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故时有物外之趣B.吾日三省吾身能张目对日
C.以丛草为林… 仁以为己任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人谋而不忠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4:作者小时候极富情趣,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10分)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小题1:解释词语。(2分)
(l)卖弄:                                  
(2)宛转:                                  
小题2:②段在写春草时,也写了人的行为,这样写的目的是;(2分)
                                                            
小题3: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的选段,完成小题。(共10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       ,名    ,字             (朝代)著名诗人。(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①便还家                          ②如外人
③  答之                            ④阡陌交通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4:选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5: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10分) 
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奚:何,什么。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问涂焉  涂:____________     (2)黄帝再拜稽首  再: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自己的话总结小童指导黄帝治理天下的这件事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可久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C.水尤清冽/ 林壑尤美D.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小题2:本文先乐后悲,一开始,因听见口口口口的水声而愉悦,接着因看到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游鱼而欣喜,但口口口口的小潭环境触发了作者心中的悲伤。(根据原文填空)(3分)
小题3:翻译句子。(3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4: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寻找小石潭的过程,为下文写小石潭幽寂的环境、清澈的潭水等内容埋下伏笔。
B.作者的情绪先是快乐后是黯然伤神,表面是由于环境过于凄清,实际上是因为自己仕途失意,遭遇不公正待遇。
C.文中采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潭水的清澈:“水尤清冽是直接描写;还通过听水声的美妙感受、全石的水底和游鱼的动静情形侧面表现。
D.本文观察入微,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设喻,如“犬牙差互”传神地描写了溪流形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