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10分)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①。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10分)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①。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10分)
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①。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知之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选自《东郭先生与狼》)
【注】:①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这些话都是口说无凭的。②信:同“伸”。)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2分)
(1)试再之                      (          )
(2)丈人先生使引匕刺狼          (          )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
小题3:“而狼未知之也”中的“之”指代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小题4:结合课文《东郭先生与狼》,说说狼的形象。(3分)
答案

小题1:(1)装进袋子中(2)用眼睛示意
小题2:狼高兴地听从这个建议,把腿伸给了东郭先生。
小题3:“之”代“东郭先生将自己捆住,放进布袋中,然后掮在肩上放至驴背上”的真实意图。
小题4:忘恩负义、愚蠢可笑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囊、目”都是活用词,名词变成了动词,根据语境把它们的意思译出来,即“装进袋子中”“用眼睛示意”。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信足”等。根据下面的“注解”,我们可知“信”是通假字,“信足”即为“伸脚”,也就是“把脚伸给”。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代词一般指代前面的内容,读“而狼未知之也”的语句附近,可见“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所以“之”即指郭先生将狼捆住,放进布袋中,然后掮在肩上放至驴背上”的意图。
点评:审题后要到问题语句出现的地方去寻找答案,代词一般指代其前面的语句,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用原文语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的就要根据文中语句加以概括。
小题4:试题分析:《东郭先生与狼》我们都知道其内容,大意是东郭先生把狼藏在口袋里,帮助狼逃过了猎人的追捕,但是后来狼却要吃掉他。由此可知,狼是忘恩负义的。根据选文中的情节可知,先生用计谋制服了狼,通过这个情节可知,狼也是很愚蠢的,它没有识破先生的真实意图。
点评:分析人物(事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事物)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举一反三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猫说(8分)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①于龙乎?不如名曰‘云猫’。”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风猫’。”又客说之曰:“大风飚起,维②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③?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④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注释】①尚:超过,高过。 ②维:文言助词,可不译。③如……何:把……怎么样?④圮:塌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齐奄家畜一猫,自之 (         )
(2)虎猛,不如龙之神也 (         )
(3)不如曰‘云猫’。 (         )
(4)维墙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小题3:读完这篇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太宗罢朝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此田舍汉①!”文德后②问:“谁触忤③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注释】①田舍汉:乡巴佬,这里指魏征。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③触忤:触犯,忤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后退而朝服立于庭  (     )
(2)故魏征直言        (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朗读节奏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B.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C.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D.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小题3:文皇后在太宗盛怒时,指出“        ”之道并朝服以贺,极具智慧(用文中的语言回答)。(2分)
小题4:短文揭示了太宗                                        的形象特征。(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后赤壁赋(节选)苏轼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ƒ。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玄裳缟衣: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用以指鹤。‚畴昔:昨天。 ƒ惊寤:惊醒。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词。(2分)
①掠予舟而西也(       )    ②予而言曰(       )
小题2:准确地翻译下列句子。(3分)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小题3:《后赤壁赋》也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创作的一篇游记,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写“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被贬之际的孤寂之情,一方面也为写自己的梦境做好了铺垫。
B.作者写自己的梦境实际上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在仕途失意之际想要出世隐逸的思想。
C.“道士顾笑,予亦惊寤”一句表明作者在道士的的点化之下已经意识到了要勇于面对人生的困顿,积极进取。
D.“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表面上是写梦中的道士突然杳无踪影,更深的内涵却是表现作者对前途、理想的茫然之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童区寄传》,完成小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二豪,岂可近耶?”
小题1:解释句子划线的词。(3分)
布囊其口(   )       ②之所卖之(   )  ③虚吏州(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小题3: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2分)
                                                             
                                                             
小题4:结尾写“乡之行劫缚者”的言行,对塑造区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5:自古英雄出少年,除了区寄,你能列举一个少年英雄的例子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湖畔秋晨
胡永良
①晨曦中,我来到了湖畔。一阵浓浓的清新之气迎面扑来,我沿溯着这气息前行,宛如清水中那跳跃的游鱼,被清澈的泉水所冲荡,激起了它那灵巧的身躯溯水而上。
②初秋的清晨,是从露水中穿过来的,全身沾满了密密细细的小水珠。没有一丝风,身旁的棕榈树叶被露水湿透,下垂的叶尖上还沾着一颗欲往下掉的露珠,仿佛刚刚在一场大雨中冲刷过,干净,新鲜,露出了它本来棕黄的质地。门前的小山丘上,几树初秋刚长出的新叶,在渐见苍老的绿叶映衬下显得更加新鲜温润。初秋的世界,每天都要被厚重的露水洗涤一遍,空气中浮尘沉降,世界因此而澄澈,而广阔无边。
③在城里生活久了,常想,远离城市,独居山林,应是万籁俱寂,独享清静。可我今天才发现自己错了,山林里的清晨是热闹的,甚至说是喧嚣的。到处是虫鸣,细细碎碎,连成一片。它们长短不一,节奏各异,这些不同音高、不同腔调、不同流派的歌手们,把这个秋晨完全辟为自己的竞技舞台,竞相向大自然展示自己的存在。我想,任何一个人在这样一个清晨聆听它们,都不会再愚蠢地觉得这山是空旷、自生自灭、没有主人的,都会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在其他生命面前的狂妄而羞涩。
④但虫鸣毕竟是细小的,对于这个过于热闹的早晨来说,它只是一块印花布上那些细小的图案,构成了整块花布的底色,而那些偶尔一发的鸟的婉转歌声,才是这块大花布上绣着的大朵的灿烂耀眼的鲜花。对面一丛灌木林中,一只不知名的鸟隐在其中,整个清晨都在“叽——叽叽叽——叽哟——叽哟——”地叫嚷,它放开嗓子,声音在这山谷里荡开去,让这静汪汪的空气有了第一丝震颤。我觉得这是“聒噪”,但它自己会不会觉得自己成了这清晨舞台上自由自在的公主呢?随着这震颤,山中一定会在某一地方有几颗挂在叶尖上的露珠悄然滚落。
⑤我在湖边的码头散步,高耸的台阶使我够不到湖水,却让我将更广阔的湖面收入眼底。那些清凉透亮的液体,注满了一座小岛与另一座小岛之间的空隙,将那些葱郁的林木相互隔离开来。湖水盈盈的,却并不晃动,与清晨中整个世界一样安详、平静。没有风,没有波浪,但却能闻到湖面上漫漫泅开的鱼腥味,和这空气中露水的味道一样令人兴奋。远处湖面上起了一缕白雾,淡淡的,轻轻地贴着湖面,缓缓散开。
⑥一轮秋阳从山后升起,路上三三两两的人走路说话,就像那只不懂珍惜清晨之美的鸟一样肆无忌惮。山坡顶上树林之间的那层浅紫的雾霭渐渐淡了下去,直到消失在那些叶片的背面。大地就这样醒过来了,亮起来、清晰起来了。不久,这个世界就将是非分明,变得耀眼夺目。空气开始流动,露水将要晒干,湖面上的雾气散去,虫鸣鸟唱将被更加洪大的人声车声所遮蔽,并为人们所忽略。只有湖中阳光照不到的那个峡谷,清晨里特有的紫岚,才不会轻易散去。
⑦一个老船家过来了,他钻进茂密的丛林中取回他昨晚隐藏的两根船桨,解了缆绳,跳上了小船。我真想乘他的小船,听一路欸乃之声,驶向湖中峡谷,寻找那永不消逝的晨色。
(选自《在喧嚣中听见宁静》,有删改 )
小题1:细读选文,仿照示例概括③—⑤段的内容。(3分)
示例:第②段:厚重的露水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                   
小题2:第④段中,“我觉得这是‘聒噪’,但它自己会不会觉得自己成了这清晨舞台上自由自在的公主呢”中的“聒噪”一词为什么要加引号? (2分)
小题3:第⑤段描写景物时,调动了人的哪两种感官?(2分)
小题4:选文描写景物时,多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任选一句比喻句进行赏析。(3分)
选句:                                                           
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描写湖畔清晨的美景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4分)
小题6:秋,总是给人肃***的感觉,自古文人多悲秋,这篇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