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岳阳楼记(节选)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岳阳楼记(节选)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岳阳楼记(节选)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小题1:选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
B.第②段由远眺洞庭湖景色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
C.第③段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人“感极而悲”的心情。
D.选文突出滕子京的政绩,并写出了迁客***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答案

小题1:宋(北宋)(1分)   范仲淹(1分)     
小题2: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或“众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3分)   
小题3:D(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点评:本题容易,知识点学生熟悉。学生要了解一点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作者情况和作品情况。对于作者,要了解名姓、生活时代、籍贯、思想、代表作品等,对于作品,要了解作者、出处、体裁、大概内容、地位影响等。
小题2:
试题分析:“越”是指“越过”,第二年,即“明年”,“百”是概指,形容多,“废”是形容词名用,指“废弃的事物”,“兴”也是动词:操办。
点评:本题容易,学生翻译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考虑直译,即直接解释字词,连成句子,个别不好直译的字词,就根据句意意译。
小题3:
试题分析:选文没有重点写滕子京的政绩,而是写在岳阳楼所看到的洞庭湖的景象。
点评:本题不难,错误明显,易于判断。阅读古文,首先要学习其语言,了解古代语言的使用特点,然后对文章内容作点分析,基本了解文章写什么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解答问题。(8分)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  选文出自《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2分)
小题2: 翻译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小题3: 内容理解(3分)
(1)第③段加线的“二者”是指第①段的“感极而悲者”和第②段的“喜洋洋者”。这两种人的特点,若是用第③段的语句表示,即是“       ”和“       ”。
(2)第③段加线的“斯人” 则是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牧竖》一文,完成小题。(14分)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去:距离。④仓皇:惊慌。⑤嗥(háo):狼的叫声。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⑦致:使。⑧趋:向,到。 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小题1: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6分)
⑴解释加线的词语。(4分)
甚仓皇 (     )         ②大狼声仰视(       )
③狼闻声四(     )         ④气已矣   (       )
⑵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久之不动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C.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
D.久之,目似瞑(《狼》)
小题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其 一 竖 又 在 彼 树 致 小 狼 鸣 急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狼》中的屠户与本文中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过年》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雪飘下来,不断飘下来,是谁的衣裳,飘落到麦苗的身上,积蓄着体贴的温度。一片又一片,很多片,是谁的知音,在片片雪花上写满爱的祝愿。
②在这场年底下起的大雪面前,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瑞雪兆丰年”是大家想得出来最好听的一个词语。还有什么比来年的丰收与富足更让人满怀希冀的呢? 
③忙着赶制年糕的人家冒出腾腾的热气,刚出锅的年糕带着秫米的香味,沾满了新年的气氛。馒头上、花卷上点上红红的圆点,炸鱼与熏肉的香味感染着空中的雪花,雪花也似乎成了一份美味。大家都在自己的家里猫着,积蓄着身体里的能量和情绪,为尽情的娱乐消遣做好准备!孩子们最大程度地发挥着自己的想像力力,用雪创造着一切! 
④屋檐上滚落下的雪花,消失在金黄色的光中。四处里灯火通明,整个城市像一块发光的琥珀,照亮了野外被风吹起的雪,照亮了踏雪归来的人脚下的路……在一片银白色里温柔了那串长长的脚印。
⑤是谁拥有这张至高无上的通行令,占据了所有的地面和天空——快乐的人们,在漆黑的角落里燃起火龙一样的爆竹;宁静的夜空里,间或有色彩缤纷的烟花绽放,点燃了夜空的激情。烟花散处,如流星闪烁,照亮了树上每一根细小的枝桠,保留下了脸上每一丝幸福的笑容,人们已经放开了脚步,向新年进发。
⑥清晨,路中央不知被谁堆出了一个样子可爱的雪人,胖胖的脸庞,红红的鼻子,黑如点漆的眼仁,他是谁梦里的人呢? 
⑦狂欢了一夜的人们还在沉睡中。院子里贴满猩红的剪纸,树干上、窗棂上、院门上……
⑧路上穿梭着赶早拜年的人,并相互传递着心里的祝福和感恩。
⑨清晨的阳光把树枝的影子照在斑驳的墙上,对联映红了门口的积雪,倒贴的福字里更有说不完的年的味道。太阳出来了,像一张红红的铜锣,敲响新年的开始……
小题1:阅读第②段,为什么“在这场年底下起的大雪面前,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3分)
小题2:全文洋溢着浓浓的过年的气氛,年的味道无处不在,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年的味道,请摘录下来。(不少于四处,4分)
小题3:本文的语言十分优美,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例句除外),按下面例子写出你喜欢的理由。(3分)
【例】
句子:雪飘下来,不断飘下来,是谁的衣裳,飘落到麦苗的身上,积蓄着体贴的温度。
理由:我喜欢这一句将飘落的雪花比作衣裳,用“积蓄着体贴的温度”将雪花写得含情脉脉,充满温暖感。
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3分)
(1)王生不
(2)王生益
(3)择善而从之,闻道也
小题2:与“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咨臣当世之事
B.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C.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激怒其众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小题4: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孟子〉二章》,回答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入则无法家拂
B.固不以山溪之险恒亡
C.以天下之所天下
D.舜于畎亩之中征于色于声而后喻
小题2:选出译文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朋友都背叛他。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一个人的想法,只有)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一个国家,内部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小题3:下面对两篇选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两章》语言简练,概括性强,骈散结合,气势恢宏,读起来有节奏感。两文多处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析了天时、地利、人和对战争的影响,论述了“人和”的决定性作用,阐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体现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了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又进而论证了忧患对于国家生存的意义,从而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由个人推广到国家,立论深刻。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提出中心论点后进行了对比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举例、对比论证之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