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共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共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共17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liè)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介:披上战甲。②鬣(liè):颈上的长毛. ③褫(chǐ):解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只于奴隶人之手(    )   (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真不知马也(      )    (4)故常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2分)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小题4: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3分)
小题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试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答案

小题1:(共4分,每个1分)受屈辱;同“饲”喂养;表推测语气,恐怕;以……为奇
小题1:(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还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且”“欲”“常”“等”“安”没有翻译出来的,每个扣0.5分)(2)然而不是精好而洁净(的食料)就宁愿饿死也不吃。(没有翻译出来的,每个扣0.5分)
小题1:(2分)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小题1:(1分)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小题1:(共3分)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2分)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1分)
小题1:(3分)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观点1分)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理由1分)。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事实论据1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辱、奇”等字。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时,除了要注意“然”“非”“精洁”“则”“受”等重点字,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份,有时还要注意语序等问题。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在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注意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忽略没”以及“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的理解来概括相应的语句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甲】文中“千里马的遭遇“以及【已】文中”对马的赏识“来谈如何对待人才。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论认为谁重要,只要给予充足的理由,并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4分)
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② 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③ 见渔人,乃(              )     ④ 未果,(         )病终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为什么叹惋?(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童趣》,完成小题。(11分)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账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项为之     (          )      (2)徐喷烟      (         )
(3)见藐小物   (          )      (4)果如鹤云端  (         )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本文段写了哪些“物外之趣”?(2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愿作一个富于情趣的人吧!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下面的几个词营造出一份物外之趣!(3分)
湖水    斜阳    流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茑萝》,完成小题。(13分)
茑 萝
该入秋了吧?走在初秋的略带寒意的风中,一任细细的雨丝轻拂面颊。花坛中,葱兰正绽放笑颜,望着这些花,我不由想起家中的花儿们,她们可安好——在这凄风冷雨中?
最令我不放心的是茑萝。她是我的新宠。从书上得知,茑萝是喜温的向光植物,在这恻恻轻寒翦翦冷风的初秋,可曾摧折了她的纤腰!
家中的茑萝,是一位朋友送的。茑萝这种植物是我心仪已久的。乍一见面,就完完全全喜欢上了:纤纤柔柔的枝条,嫩嫩绿绿的细叶,一副我见犹怜的可爱样子。我搭了个花架,转眼间半个月过去,那架子上已缀满青青翠翠的叶子了。不久,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是红的——那种深深纯纯的红;花形有点像夜来香,不过较小。亭亭地缀在羽状的叶片中,娇俏可爱。微风过处,便似那亭亭的舞女的裙。那碧绿的叶,俏丽的花,是否在风吹雨打下失去娇颜?可曾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愿不曾!
朋友告诉我,茑萝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谢了可结出花籽,我听了雀跃异常。我想今年收下许多花籽,待明年再种下去。但愿这美丽的愿望不会破灭。我还想明年看到满院的青青细叶,柔柔红花呢!
小题1: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作者对茑萝的感情变化的线索。(2分)
我的概括:                                                                  
小题2:文章文笔细腻感人,不仅意境清新,而且情意绵长。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略作赏析。
(1)在这恻恻轻寒翦翦冷风的初秋,可曾摧折了她的纤腰!
(2)微风过处,便似那亭亭的舞女的裙。(2分)
我的赏析:                                                                  
小题3: 此文语言有一大特色:叠词运用精当。你觉得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也尝试用一两个叠词写个句子吧!(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茑萝是纤柔的,但它自有它的一份美丽所在,而且它能用自己结出的籽让这份美丽延续下去。那么,我们呢?请写出自己的心灵感悟。(3分)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一定也很喜欢某一种植物吧!请模仿文章,用深情的笔墨来抒写一下吧!(3分)
我的模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齐王筑城(8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苦支备(       )              (2)虽有少(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       )(4)臣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小题3: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4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项为之 (         )    (2)喷以烟(           )
(3)一癞虾蟆(         )    (4)数十,驱之别院。(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3:作者叙写了哪些“物外之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小题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平凡的事物在
沈复眼里变得趣味盎然。从文章看来,怎样才能常常收获“物外之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