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筑书巢》①,完成小题。(14分)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②,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

阅读《筑书巢》①,完成小题。(14分)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②,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筑书巢》,完成小题。(14分)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①选自《渭南文集》。②这里指书橱。③妻子:妻子和儿子。④觌(dí):相见。
小题1:(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字词。 (4分)
①俯仰四      (        )           ②宾客不     (        )
③如槁枝      (        )           ④乃引客观之 (        )
(2)选出与例句中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乃引客就观
A.而乱书围B.鸣而不能通其意
C.能以径寸D.无丝竹乱耳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
(2)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小题3: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而 风 雨 雷 雹 之 变 有 不 知 也
小题4:从文中看,室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1) ①看   ②到   ③堆积  ④靠近、走近
(2)A
小题1:(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我的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2)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
小题1:而/ 风 雨 雷 雹 之 变 /有 不 知 也
小题1:(2分)室主人是一个情趣高雅、热爱读书、安贫乐道、不拘小节的人。(热爱读书1分,其它任答一点1分)
解析

小题1:(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B助词,不译     C 的   D助词,不译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举一反三
阅读陈从周的《说帘》,完成小题。(10分)
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分外的感到幽绝,瓶花妥帖,十分宜人。这小天地起了变化,还不是这帘在左右?
②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说的率直点,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
③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呢?更是灵活了,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因帘产生了许多故事:“珠帘寨”,“水帘洞”以及一些因帘而产生的许多韵事,真是洋洋大观。我说,帘与恋音通,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④“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徐森玉老先生告诉我,清代的山西老财家,还是用它。水晶帘没有见到过,那最细的要算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但就湘帘、竹帘来说,通风好,隔音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而且分外雅洁……几乎说有帘如无帘,可说是有景与无景,静止的环境,产生了动态,而动态又因声、光、影、风、香……起了千变万化的幻境,叹为妙用啊!
⑤帘的美,还要配合着帘钩、帘架,“百尺虾须上玉钩”,虽未说出什么帘架,想来也不会太寒酸的。至于“草色入帘青”,疏帘听雨,那也必然是很雅洁的竹帘了。“珠帘暮卷西山雨”,只能在滕王阁上方得见。帘上绣花的绣帘,缺少空透,棉帘,布帘,只求实用。而帘上画画称画帘,但我总不太欣赏它,似乎多此一举,用假景来扰乱真情了。素帘起的变化,那真是移步换影了。
⑥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小题1:结合全文内容,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2:细读第②—⑤段文字,说说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帘”的。(3分)
小题3: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媵人持沃灌(        )                白玉之环(       )
邴原少  (       )              同舍生皆绮绣(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烨若神人师恻
B.足肤皲裂不知过书舍
C.不知口体奉不若人也一冬
D.余缊袍敝衣处其间一羡其不孤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小题4:我们可以分别从甲文和乙文中学到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4分)
⑴世耕 (   )        ⑵邑人之(    )
舅家见之 (   )      ⑷稍稍宾客其父(      )
小题2: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一项是(      )(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未尝识书具
C.对镜帖花黄D.出门看火伴
小题4:从方仲永的变化中,作者在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6分)
攘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日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①攘:偷。     ②斯:连词,那么,就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非君子之道(          )    ②攘一鸡(               )
告之曰(            )      ④然后(                  )
小题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3分)
(1)连月不           (2)至若春和           (3)外不闭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二者之为请重法以禁之
B.吾谁归上群臣论止盗
C.予尝求古仁人心自是数年
D.则有国怀乡朕当奢省费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小题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2分)
(1)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5:甲文中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