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予观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4分)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
胜:                                   薄:                    
备:                                   景:                 
小题2:下列划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樯楫摧 倾家荡产B.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小题3: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4: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括回答
这个句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小题5:上文的作者是宋朝的范仲淹,他认为“迁客***人”的做法不可取,联系全文来看,他认为应该像古代圣贤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表明了他的伟大抱负是                                     。文中的“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4分)
答案

小题1:胜:美丽。 薄:迫近。 备:详尽。 景:日光。
小题1:D
小题1:(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小题1:写出了洞庭湖湖水的广阔浩淼和景象的变化万千。
小题1:北宋 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D中二者都是“不同”的意思。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本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写景,抓住了洞庭湖广阔浩淼和变化万千的景象,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举一反三
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字。(4分)
当涉猎(      )                   (2) 鲁肃过寻阳(        )
⑶蒙辞军中多务(         )            (4)往事耳(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3:请写出文中形成的一个成语并解释。(2分)
小题4:你还能举出两个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吗?请写出名人及故事名称(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少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有删改)
(二)
范文正公仲淹少贫,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志如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①如礼:按规定礼节。    ②俾(bǐ):使。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孝基见之,然谓曰(同情)B.孝基之(责怪)
C.术者病笃(适逢)D.文正怀中(通“纳”,放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其子丐途行者休
B.如得灌园就食皆美于徐公
C.术者气已绝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D.文正谏官是以众议举宠
小题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2)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如故。
小题4:张孝基和范仲淹都不贪财,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邹忌八尺有余                   (2)吾妻之                
(3)臣之妻                       (4)期年之后                
小题2:下面句中划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时时而进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臣知不如徐公美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C.皆美于徐公忠之属也,可一战
D.暮寝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4:常言说“忠言逆耳”,但从本文看,“忠言未必逆耳”。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齐王筑城 (10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 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小题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岁支备(       )          (2)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       ) (3)今大雪(       )          (4)臣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3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小题3: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⑵,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⑴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⑵诮(qiào):责备。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扶而道之    (2)昔也往于东邑人   (3)必夫奇鬼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之。
(2)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小题3: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