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其意(    )         ⑷执策而之(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小题1:(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小题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会用原文理解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小题1:从个人的怀才不遇及对统治阶级埋没和摧残人才两个方面作答可得满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6分)
谢安赴宴
桓温伏甲①设馔,广延朝士,因此②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③,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④趣:通“促”,立即,赶快。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
(1)当作何 (     )          (2)相与俱前(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
小题3: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小题4: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   
气度和品质。(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8分)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2分)
(1)会宾客大宴 会: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敢哗者/念与为乐者
B.为妙绝/愚为宫中之事
C.人有百手/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妇拍呜之/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小题4: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2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8分)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1)得异人传授 尝:          (2)以弹絮为 业:     
小题2:用现代汉语下面的句子。(2分)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小题3:本文也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小题4: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马说》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粟一石。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选文中划线的词。(2分)
(1)食:           (2)尽:            
小题2:用竖线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1分)(断两处)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4:文中揭示千里马不能发挥才能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分)
小题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
衽以从阴(          )      ②至暮(          )
小题2:翻译: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小题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