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刘南垣开喻门生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刘南垣开喻门生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刘南垣开喻门生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请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注释】①国朝:指明朝。②老:告老。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④治具:下厨房,烧饭。⑤脱粟饭:即糙米饭。⑥饮馔:指酒肴。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食至(       )                   (2)罗列前(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文中的加点字的含义(3分)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小题3:.直指面对“佳肴美酝”“不能下箸”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4:.从本文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3分)
答案

小题1:(1)等到(2分)(2)满(2分)
小题1: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3分)
小题1:直指已经用三碗糙米饭填饱了肚子,即使再美味的食物也吃不下了。(2分)。
小题1: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者: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3分)
解析

小题1:(1)比,古今词义差别较大,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等到。(2) 罗列前,和现代文中:热泪盈眶中“盈”意思相同解释为:满。
小题1: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以:因为。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
小题1:联系前文“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了解到直指已经用三碗糙米饭填饱了肚子,即使再美味的食物也吃不下了。(2分)。
小题1:答案不唯一,联系文意,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1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3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小题1:、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小题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书非借不能读”是本文的观点,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
B.“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表明了借书者想把书据为己有的心理。
C.全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如作者少年借书的经历等就是事例。
D.选文主要的写作意图是告诫黄生要懂得珍惜机遇、读书要专心致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作家。(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3分)
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间四季景色变幻而多美。
B.人们、太守、山林和禽鸟一起欢乐。
C.太守酒醒之后用文章叙述了这些事情。
D.人们不知太守为什么乐,因为太守醉而没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①失辔:抓不住马缰绳。
小题1:.解释上文中划线词。(4分)
(1)其父娶(          )         (2)母 (          )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今你欺负我,让我儿受冻
B.如今你欺负我,我儿心寒
C.现在你欺骗我,让我儿受寒
D.现在你欺骗我,我儿心寒
小题3:.子骞“失辔”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本文表现了子骞                          的品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6分)
童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 解释划线的词语。(2分)
(1)喷以烟 (2)数十
小题2:.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B.昂首观C.使冲烟而飞鸣D.驱别院
小题3:. 翻译句子。(2分)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伤仲永(17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3分)
(1)指物作诗立(       )   (2)或以钱币乞(       )
(3)余闻之也 (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是(   )(3分)
A.不能称前时之闻B.余闻之也久
C.于舅家之见D.邑人奇之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小题4:、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4分)
小题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简要回答。(不超过50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