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8分)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⑴至市(           )       ⑵而置之其 (               )
反 (         )       ⑷不得履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何不试之以足?
小题3:.结合郑人买履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2分)
答案

小题1:⑴到……去   ⑵同“座”,座位    ⑶等到    ⑷终于
小题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
小题1:①说话、办事、想问题,不能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②做事不要死板、固执、教条,而要注重客观现实。否则思想就会僵化,行动就要碰壁。(答出1点即可)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苏轼)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③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⑤,吾侪⑥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⑦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⑨,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⑩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②河:黄河。③时:及时。④屦:粗布鞋。⑤涂潦:路上积水。⑥侪:同辈,同类的人。⑦锸:锹。⑧三板:古代长度单位,六尺高。⑨岁夫:明年的夫役。⑩虞:戒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公庐于城上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公于城上(房屋)B.河势益(凶猛)
C.增筑城为木岸(老)D.富民出(如果)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A.虽禁军宜我尽力士卒多用者
B.公庐城上奉命危难之间
C.民心安凡三往,
D.虞水之再至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小题4:.文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结合文章简要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爱莲说》(11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
李唐来(        ) 
②不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④可爱者甚(        )
乎众矣(        )  
⑥陶后有闻( )
小题2:.选出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1分)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小题3:.简答。(3分)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小题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州园林》(11分)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比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1: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2: 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1分)
A ①ㄧ②③ㄧ④⑤⑥
B ①ㄧ②③④‖⑤⑥
C ①ㄧ②③‖④ㄧ⑤⑥
D ①ㄧ②③‖④⑤⑥
小题3: 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1分)
A 从整体到部分
B 从主要到次要
C 从概括到具体
D 从原因到结果
小题4: 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__。(2分)
小题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2分)
小题6: 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2分)
小题7: 文中加黑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小题。(10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芳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                 》 。(l 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寡人之耳者 (         ) (2)时时而进(     )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3分)
小题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2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选文选自《           》作者                      朝人。(1分)
小题2:.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1分)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小题3:.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陈太丘与友行。(        )      ②尊君在(    )            
③相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分)
小题5:、辨析下列词语含义。请依次写下来(1分)
君、尊君、家君
小题6:、这个小故事一共写了几个人?分别归纳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2分)
小题7:、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下文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