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1)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 己的妈妈丢了,请每 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 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1)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 己的妈妈丢了,请每 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 了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1)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 己的妈妈丢了,请每 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 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 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2)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3)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4)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5)老师说,性别 。     
  (6)女。大家刷刷写下。     
  (7)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8)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9)……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10)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 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 始。(作者:孙道荣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10)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4)段中加粗词语“面色凝重”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就是选文中的同学之一,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出你的妈妈的体貌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2.心理描写  表现同学们对母亲的漠不关心。
3.脸色庄重,神情严肃   因同学们对母亲的漠视和毫不关心而心情沉重。(意对即可)
4.“略”。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这几段文字出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著名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课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
2.第二段描述春天景象,写出表明总写的一个词语和分写的对象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或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第一句中的“偷偷”写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第一句中“钻”字若把它改为“长”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贵州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项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这段文字出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等。
2.这段文字围绕一个“___________”字,形象地描绘了___________,是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文中表明该顺序的有关词语有山上、___________、山坡上、___________等。
3.用横线标出语段中描写雪的情态的语句。
4.本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描写雪后山景的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济南冬天___________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_之情。
题型:贵州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春》,完成下列各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哪些感觉来描写春风?突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些什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⑴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⑴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面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⑵段开头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小雪的“妙”处是(   )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C.小雪可以点缀得那些小山更加秀美。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文后第1~3题。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品味“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一句中用“慈善”修饰“冬天”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节选文段内容,说说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如果将这句话改成“这是个理想的境界”,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