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变色龙刘小丽  (1)“戴斯,都过了十分钟了,那个应聘者怎么还不来?打电话,叫她不要来了。”  (2)“是的,福杰尔先生……哦!不,她来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变色龙刘小丽  (1)“戴斯,都过了十分钟了,那个应聘者怎么还不来?打电话,叫她不要来了。”  (2)“是的,福杰尔先生……哦!不,她来了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变色龙
刘小丽
  (1)“戴斯,都过了十分钟了,那个应聘者怎么还不来?打电话,叫她不要来了。”
  (2)“是的,福杰尔先生……哦!不,她来了。”戴斯看了看演播室外。
  (3)“什么?来了,她怎么有脸来。”福杰尔满脸气愤地说道。
  (4)“对不起,对不起,先生,我妹妹病了,所以我……”
  (5)“不用说了,这都是你迟到的借口罢了。戴斯,下一个!”福杰尔严厉地说道。
  (6)应聘者哭了,她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先生,我可以用你的电话吗?我想找我叔叔。”
  (7)福杰尔没有理她。
  (8)应聘者拿起电话,一边按,一边念着“1414114”。
  (9)“等等,这邪门的电话,不是处长家的吗?”他奇怪地问戴斯。
  (10)戴斯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先生。”
  (11)“没错,处长家电话的谐音就是‘要死要死要要死。’” 福杰尔先生肯定地说。
  (12)“那处长就是你的叔叔?”福杰尔问应聘者。
  (13)“这电话是我叔叔的,不过……”应聘者还没说完,福杰尔抢先说道:“其实呢,你这也不是什么大错误,不就是迟到了十分钟吗?况且还是为了你妹妹,这是可以原谅的!你认为呢,戴斯?”福杰尔将目光从应聘者转到了助手身上。
  (14)“是的,先生,我也这么认为。”戴斯回答道。
  (15)“先生,我真的还有一次机会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十分感激你,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吗?”应聘者高兴地说道。
  (16)“哦,小姐,不用这样。”
  (17)“不用这样?”
  (18)“哦,不是的,我是说,你可以告诉我,你叔叔,也就是处长,他有什么喜好?比如说,他喜欢奶酪的糕点,还是巧克力味的;喜欢到哪儿去钓鱼,打高尔夫等等。”
  (19)应聘者奇怪地问:“先生,这与我的面试有关系吗?还有,我叔叔其实不是你所说的处长。”
  (20)福杰尔两眼一瞪,气愤地说道:“什么?……好了,你可以走了。”
  (21)“先生,你是说我通过了吗?哦,太好了,我得给我叔叔打个电话,报告他这个好消息,这次还真得感谢他。”说着,她又按起了开始的电话号码。
  (22)福杰尔实在忍不住了,问秘书爱丽丝:“爱丽丝,处长家的电话是这个吗?”
  (23)爱丽丝迅捷地在电话簿上查了一下:“是的,先生,这是处长家的电话。”
  (24)福杰尔突然间茫然失措:“哦,对不起,我亲爱的公主!我为我刚才的无礼向你道歉,爱丽丝,快给公主沏杯茶,快……”
  (25)“好的,先生,马上,请稍等。”爱丽丝老练地回答道。
  (26)“可我亲爱的公主,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不愿意承认你尊贵的身份呢?”福杰尔问道。
  (27)“其实,先生,处长是谁,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叔叔的主人就那个电话,所以每次我都打这个电话找他的。可是先生,我还是不明白,这到底与我的面试有关系吗?”
  (28)“你说呢?你这个蠢货,当然有关系!你可以回去了。”
  (29)“回去?你是说……”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应聘者默默地向远处走去了,应聘室里仍然吵闹着……
1.这篇小说以“变色龙”为题,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彩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有利于表现主题。下面两句是福杰尔在得知应聘者真实身份前后的精彩的语言描写,试分析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①“哦,对不起,我亲爱的公主!我为我刚才的无礼向你道歉,爱丽丝,快给公主沏杯茶,快……”
②“你说呢?你这个蠢货,当然有关系!你可以回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上下文,在第(30)段横线上,为福杰尔设计一句恰当的对白,使得上下文衔接紧密,故事情节连贯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举例谈谈本文的讽刺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说以“变色龙”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讽刺了福杰尔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丑陋嘴脸。
2.先是称呼应聘者为“我亲爱的公主”,后来又骂应聘者为“你这个蠢货”,这一改变完全是因为他心里畏惧,他怕得罪了处长。通过这两处精彩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一个装腔作势.溜须拍马的丑恶形象。
3.示例:
是的,我是说你被淘汰了。时间就是金钱,没人愿意把钱浪费在没用的人身。
4.①夸张。短短时问内,福杰尔四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这样写,使得人物性格鲜明突出。②对比。福杰尔面对应聘者身份的变化,也不停地改变态度,前后矛盾,对比鲜明,喜剧效果突出,使得文章主题异常鲜明。(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美国新生上哈佛
聂达甲
  ①几年前,思杜·鲍威尔的儿子雷蒙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因为成绩优秀和具有极出色的社会服务记录,雷蒙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这对他们全家来说是一件很幸运、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作为思杜的同事也深深地为他感到高兴。连续一段时间,办公室里祝贺之词不绝于耳。有一天,思杜告诉大家,孩子很快就要去上学了,他刚刚和主管商量过,打算下周三在公司里请大家吃一顿中饭,到时把儿子也请来,以示庆贺。他说:“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大家也会很轻松、亲切。再者,这样朴实的庆贺仪式也不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影响!”大家都表示赞成,就是我的心里在犯嘀咕,在公司里举行宴会,怎么摆酒席?怎么个吃法?老美办事真是新鲜啊!到了周三上班的时候,我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了思杜,他笑嘻嘻地看着我说:“别忘了中午一起吃饭。”我问他儿子在哪里,他说,儿子在后面的小厨房里在为午餐做准备。
  ②在美国,许多公司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小厨房,便于职工加热带来的午饭。美国人的午餐很不讲究。一个三明治,一个热狗,热一热带来的食品,喝一杯咖啡,有的女孩一个蛋卷冰淇淋就可以打发了。所以,我理解了为什么有的华文报纸把英文Lunch(午餐)翻译成中文为“浪吃”了。可能他们觉得午餐大吃是一种浪费吧。
  ③忙了一阵子,头昏脑涨,看看手表,已经10点半了,我打算到外面去转悠一会儿。突然想起雷蒙正在小厨房里准备午餐,于是,好奇心驱使我去看看雷蒙在做什么。到了小厨房,看到雷蒙在认真地准备午餐,他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脸上带着微笑。雷蒙见我过来,热情地打招呼。当然,我对他被哈佛录取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④雷蒙问我在小厨房能呆多少时间,我说,5分钟。雷蒙有点腼腆地说:“时间足够了,我来为你介绍一下午餐的菜肴!”接着,雷蒙告诉我,为了健康起见,沙拉是混合蔬菜沙拉,汤是牛肉浓汤,已炖了近1个小时。我的眼睛找了找,看到灶台上没有汤锅。雷蒙可能看出了我的疑惑,他指着一个很大的像电饭锅一样的东西说:“在这个汤煲里,正炖着呢。”我顺眼望去,看到这个大电煲正在冒着热气。雷蒙说:“你打开盖子闻闻,很香。这个大汤煲可是花两美元租来的。”然后我还看到灶台旁的桌子上有一大盆腌好的牛排,一个面包炉,边上还摆了不少新出炉的意大利面包……这真让我开了眼界,欢送一个孩子上哈佛,却让这个孩子下厨来当厨师,这也只有在美国;如果在中国,一个孩子考上名牌大学,那家长一定会在酒店里大摆宴席,胡吃海喝一番了。
  ⑤12点钟左右,大家一起过来用午餐,热情地祝贺雷蒙,同时,都夸他的手艺好。杰西卡是一位傻大姐似的姑娘,居然很不理解雷蒙为什么不去考厨师学校却去上哈佛……
  ⑥两个多月后,思杜拿着他儿子雷蒙从学校寄来的一大堆照片给我们看,自豪地说:“雷蒙路上走了32天,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调查报告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并且,不仅500元钱一分没花掉,除去路上的花费,还挣了100多元钱。”雷蒙一路上的照片,大部分都是在社会调查时与被调查对象的合影,看着雷蒙那张诚实、厚道带点稚嫩的脸,我感慨万千:这就是哈佛的学生啊!
1.请将本文缩写成100字以内的内容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节选出来的,它应该放在(     )
  除了从内心对雷蒙这孩子佩服与赞许外,我还有一点不理解,为什么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雷蒙就要打道上路了。于是,我就问雷蒙这个问题,雷蒙回答说:“我准备到父亲那里借500元钱。一路上搭便车,沿路对一些社区做社会调查,主要是在餐厅里边打短工,边对不同人群的用餐支出做一个规模较大的调查。同时,我也有一些收入,这样极有可能我一分钱不花就到了学校。”
A.①②段之间
B.③④段之间
C.④⑤段之间
D.⑤⑥段之间
3.文章开头交代雷蒙“成绩优秀和具有极出色的社会服务记录”“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中的雷蒙和思杜这两个人,你是怎么评价的?(任选其中一个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看林老人
陈超君
  谁都不知道他究竟叫什么,只知道他是这一片林子的“主人”,于是人们都叫他“看林老人”。     
  他年将70,孤身一人,惟一的伴侣便是一条他几年前捡回来的狗。     
  现在的树是为以后栽的.栽下的树能成材成林,那是因为有了看林老人。     
  看林老人十分爱这片林子,每当从苍翠的山巅后射出第一束阳光时,他便牵着狗儿出巡,望着茁壮成长的树木,老人的脸上总会露出甜美的笑容。     
  看林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的凳子散了架,哪怕自己生不上火,吃不上饭,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老人对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看林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身子,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看林老人不允许任何人随便砍伐树木,只要撞着,他便铁青着脸,乌珠瞪出,暴出青筋狠狠地训斥,甚至要罚款。而那条大黄狗也在一旁龇牙咧嘴,凶狠狠地叫个不停。     
  就这样,人们有的称好,有的则是说:“死老头,死脑筋,这些树种着有啥用,卖了不知能赚多少呢。”有的更是大骂:“老棺材,死了也没人埋!”而这些人,往往是被看林老人训斥过,罚过钱的。
  看林老人很喜欢给我们这些小孩讲故事,他讲过不少山和树、鸟和兽的故事,我记得他常常说:“娃儿,你们看这些树,它们会说话,会唱歌……听!它们在唱呢,多美!”看着老人陶醉的样子,我们都把耳朵竖得直直的,屏住呼吸仔细地听,可是我们什么歌声也听不到,只有风几拂过树枝时的“沙沙”声。   
  看林老人常常带我兜林子,“这是松树。”“这是柏树。”……他在一棵树干发红的大树前停了下来,说:“这是紫檀,丫头,这儿只有两棵紫檀,这种木材很贵重。”我一摸,的确与众不同,很坚硬。     
  每当兜林子的时候,老人的脸上便涌满了幸福,我想这片林子就是老人的全部。     多少年了,人们都住进了砖盖的新房,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茅屋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枝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鸽子……    
  一天下午,我去看看林老人却发现他倒在地上,身边一摊血,周围有搏斗过的痕迹,忙冲了过去,老人口里只有微弱的气息,他努力睁开双眼,吃力地吐出几个字:“照……照顾……林子……照顾好鸽子……狗……紫……紫檀……”话没说完,老人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我扑在老人身上,大哭了起来。此时,我听到了树儿的歌声,是那样的凄凉……    
  我肿着双眼回去的时候,看林老人家门口聚了很多人。突然,受了重伤的黄狗喘着粗气,眼中射出可怖的绿光,怒吼着挣脱我的手,死死地咬住一个男人。原来是他砍了紫檀,被看林老人发现,情急之下用斧子砍伤了老人。众人愤怒了,把他扭送到了公安局。大黄狗突然又跑了。     
  第二天,大黄狗也死了。人们把它和看林老人葬在一起,葬在他们生前守护着的林子里。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哭了。     
  从此以后,林子里再没有少过一棵树,我也始终照顾着那只鸽子。只是,每个黄昏,鸽子总会飞到老人的坟前,面对着林子咕咕地叫。
1、村里那些被训斥过,罚过钱的人是怎样评价看林老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看林老人的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概括看林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结尾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看林老人一样的人,而我们往往忽视甚至遗忘了他们,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安恩与奶牛》的片断,回答小题。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  
  ②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③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嚣,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1、选文第①②段着力描写奶牛的健壮结实和安恩的悠闲自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牛”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描写中,你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热爱生命(节选)》选段,回答问题。
  他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现在,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①它愈来愈近,总是在向他逼近,好像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但是他始终不动。②它已经到了他耳边。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他那两只手一下子伸了出来——或者,至少也是他凭着毅力要它们伸出来的。③他的指头弯得像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敏捷和准确是需要力气的,他没有这种力气
  那只狼的耐心真是可怕。这个人的耐心也一样可怕。这一天,有一半时间他一直是躺着不动,竭力和昏迷斗争,等着那个要把他吃掉、而他也希望能吃掉它的东西。有时候,疲倦的浪潮涌上来,淹没了他,他会做起很长的梦;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不论醒着或是做梦,他都在等着那种喘息,等着那条粗糙的舌头来舐他。
  他并没有听到这种喘息,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抵紧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馒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给灌下去的。后来,这个人翻了一个身,仰面睡着了。
1.选段出自____国著名小说家________的名作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有3个画线句子,其中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非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已经很衰弱了,为什么最后还能咬死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在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一部分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属于_________部分,充分表现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无畏创造奇迹
江玲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青年很有数学天赋,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咕哝着。他也没多想,就做了起来。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十七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得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亮色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十七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下一个正十七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1.文章中找出一些描述第三道题非常难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在碰到困难时应坚持不懈,但也有人认为遇到困难应及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不可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对此你怎样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直到最后才点明画正十七边形的难题是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也直到最后才点明这个青年是数学王子高斯,你觉得这样安排文章结构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从高斯的故事中概括出“无知者无畏”这样具有哲理性的话语,试用同样的方法为下面一首诗概括一句话,字数不限。 题西陵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