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静悄悄的”、“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分别是什么描写?这样写的用意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写“瘦鸡妹妹”与“弟弟”的玩耍,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这句话透露出怎样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与上文哪几句相呼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把写“夹竹桃的花”与爸爸的去世联系起来,联结点是什么?简析这样联系起来写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虽幼不更事,但对爸爸的病情隐含着深重的担忧,为后文爸爸的死去做伏笔。
2.环境描写景物描写“静悄悄的”气氛反衬家中潜伏的危机;写“夹竹桃”暗示爸爸生命垂危。
3.反衬“我”大了。强调“我”肩上的担子沉重;用弟妹的安然无知反衬爸爸去世的沉重。
4.当“我”获悉爸爸去世的消息后,一下子感到人生责任落到自己的肩上,危机使“我”顿时成长起来。
5.“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作用:以花写人,前后呼应,使情节连贯,结构完整集中。
6.联结点是:夹竹桃是爸爸亲手种植、修剪的。
   作用是:以花写人,既烘托了爸爸的美好形象,又传达出我们对爸爸的美好感情,加强了文章浓郁的抒情气息,同时这种说法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父亲辞世的感受。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等待希望

  ①树皮和树根都知道,这是一棵百年老槐树,这棵老槐树长在村口,村人出出进进,它都能看见。      
  ②日暮里,十几双眼睛站在老槐树下。他们是一群十来岁的孩子,还有几位大人,他们在等一个人——一个决定孩子命运的人。
  ③这个人叫天成,是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有一天,电视上推出一个画面:穷乡僻壤,断垣残壁,黄尘飞上飞下,十几双渴求上学的眼睛在黄尘中眯成一道道细缝。天成的心被这一道道细缝给夹得粉碎,人也被这一道道细缝牵引着,走到山中来了。
  ④这个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小伙子,二十三岁的大学生,走了一天的山路,脚板上的水泡磨破了,脚后跟也磨出了几个大血泡,疼痛使他不能前行。他好想好想坐下来,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可是他没有。他 望望前方,路还很长;再回头看看来路,路也很长。他又望望前方,那十几双眼睛便在他脑中一闪一闪,很亮,像灯引着他,一步一步,向前,再向前。开始,阳光总是走在他的前边,渐渐地就和他并肩而行,再后来,阳光就落到他的背后
  ⑤日暮里,十几双眼睛还站在老槐树下。
  ⑥终于,十几双眼睛里出现了一个黑点。那黑点,像蜗牛,慢慢地挪动着,一点一点,近了,近了,更近了。十几双眼睛一下亮了,露出惊喜的神情。他们丢下老槐树,涌向村口。孩子们欢叫着,蹦跳着,在乡路上奔跑;大人们也像孩子似的,笑着嚷着,在乡路上奔跑。他们奔跑着去迎接那个黑点,那个天成,那个走不动的城市大学生。
  ⑦百年老槐树也高兴得手舞足蹈,叶子哗哗响,枝条摆来摆去,将满树的香气,撒过来,撒过去。  
  ⑧精疲力竭的天成从崎岖的山路上一瘸一拐地走来了,圆圆的月亮不知啥时悄悄地跟在他身后。  
  ⑨那一群眼睛跑过来,拥抱他。他肩上两个背包里的书散落一地,孩子们一本本拾起来,高兴地图着他转,嚷着“老师,我们要上学了!我们要上学了!”“我们明天就上学!”天成看着这群眼睛激动地说。
  ⑩槐树静下来了,它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漫,弥漫…… 
                                 (文/史雁飞,有改动)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语言。
(1)赏析第③段中划线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③段,结合全文揣摩作者为什么要介绍电视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秘密

  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③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④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惟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⑤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⑥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⑦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⑧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⑨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竞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⑩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选自《天下阅读·感恩美文》,文/周海亮)
1.父子俩因____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_____________。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我们终于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第⑤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更是为了_____________。
4.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句,作简要点评。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我选( )句,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给予

  我有一位朋友名叫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一辆新车,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圣诞前夜,他从办公室里出来,看见一个小淘气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到:“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保罗点点头,“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你一分钱都没花?天啊!希望……”他犹豫了一下。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
  “我希望,”小男孩接着说,“我将来能像你哥哥那样。”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兜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笑了,这回他想他知道这小男孩想干什么: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们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但是保罗又错了。小男孩请求他:“你能把车停到那两个台阶哪儿吗?”
  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不一会见,保罗看到小男孩又返回来了,不过这次他回来得很慢。他背着脚有残疾的弟弟,他把他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扶着他,指着车对他说:“伙计,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在楼上告诉你的一样?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一分钱也没花。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车,那样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商店橱窗里那些好东西!”"
  保罗下了车,把那个小男孩抱进了车里,那位小哥哥也坐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
1.本文以“给予”为题的两个基本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车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他们的性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联系你的生活,谈谈读完此文的最大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祖传青瓷碗
  ①落日照着那只旧船一起一伏,芦竹映衬着这古朴的木刻般的景色。老人一动不动地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斜拉桥。他脸上毫无表情,眼角皱纹向下斜伸着。新建的独塔式斜拉桥使他孤僻的性格更加古怪了。
  ②大桥落成剪彩那天,是他摆渡生涯的终结。
  ③他不能离开他的渡口。每天傍晚都这样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大桥,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他往日的顾客。
  ④听到凌乱的脚步声,他知道儿子和孙女又送饭来了。儿子在镇上做临时工,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爷爷,爷爷,吃饭了。”小孙女捧着青瓷碗跑过来。这只青瓷碗也是老人心爱之物。他兄弟分家各得一只,但兄弟的已经和主人一起入了坟茔。青瓷碗厚实笨重,形体大而容量小,虽不是越州名产,但它的古朴也是别有风味的,不过老人对它的钟爱,却是因为这是祖传家珍,神圣可敬。老人历来用它吃饭,成了不容更改的规矩。而现在,渡口废弃,渡船闲下来,用这碗便成了他怀旧的一种慰藉。
  他拉一下披着的黑布衫,没回过头来。
  儿子一步跨上船,一边跺跺脚,好像考察一下船的适用度,一边说:“爸,你以后别再来这儿了。
  在家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好不好?”
  老人知道儿子早在打他的主意了。这船陪他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浪涛,他靠了它立门面,翻造房屋,又靠它娶儿媳,现在儿子要用它来搞运输,搞长途贩运,他感到格外凄凉。他敌视地看了一眼儿子,一声不吭。
  “爸,你快吃饭嘛,都凉了。”儿子不耐烦地说。
  “爷爷,你快吃饭嘛。”小孙女用碗碰碰老人。
  老人一转过身来。不料碰落了他那祖传的青瓷碗,一声沉闷的钝响,碗碎了。小孙女呆住了。
  老人抡起他的粗手掌,瞪圆布满红丝的眼睛,怒视他素来钟爱的小孙女。
  儿子忙过来护住女儿说:“爸,碗碎了就罢了,也该换新的了。”
  老人把怒气发在儿子身上,指骂着:“你这败家子,败尽家当的是你!”儿子耸耸肩,讪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翻屋不是拆了旧屋吗?”
  老人暴怒了,喘着粗气,抖动白短髭,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来,好久才哼了一声,跳下船慢腾腾地穿过芦竹回家去了。
  “爷爷生气了。”女儿泪汪汪地说。
  父亲淡淡一笑,背对着晚霞,看着那郁郁青青的芦竹说:“来,我给你做吱吱管儿玩。”
1.①③段为什么反复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段中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你认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爷爷”的思想性格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对比、象征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1)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以《祖传青瓷碗》为题,其意图是什么?(最少写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老师,你能抱我一下吗
陈敏

  ①他很小就有病,这种病哭不得,所以大人们就尽量不让他哭,也就因此设法去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②他仿佛也是一个被命运诅咒了的孩子,三岁里,上天就带走了他的妈妈,他被托付给保姆照看。他无拘无束,野草一样疯长。他打骂小伙伴,抢他们的玩具,损坏他们的东西。他那样为所欲为似乎并没什么大碍,因为他的保姆会替他摆平一切。她善于向别人说软话,喜欢提着钱袋跟在他的身后给别人赔款道歉。他觉得这一切很好玩,因此,当他感到周围的世界太过平静的时候,他就要闹出一点动静来。他曾无缘无故地打落了一个小女孩的门牙。
  ③这个大名鼎鼎的孩子在校内外声名远扬。他把老师的头弄得很大。没有一个班主任愿意接纳他,他像一只皮球一样被从一个班抛到另一个班。无奈,年级主任采用了抓阄的方法确定他的班主任。他的命运不错,被一个美丽、和蔼、可亲的女老师抓了去。
  ④他依旧我行我素,夜晚在网吧里激战,白天在教室里酣睡。他打了不少人,也被不少人打过。这一次,他的伤势不轻,他的头被打了一个窟窿,让医生缝了好几针。他头上扎着绷带,戴着一个脏兮兮的军帽,像一名从战场上归来的伤员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室里响起一阵巨大的哄笑声。
  ⑤老师轻轻地走到他跟前,微笑着说:“小强,今晚教室里很闷,我们出去透透风好吗?”他跟着老师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边的草地旁。老师抬起手,轻轻地揭开他头上的军帽,问:“疼吗?你真让我心疼!”老师手上的温度烫得他心中一热,生命中,他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抚摩,第一次听到这么顺耳的话。他抬头看老师,感到自己的眼圈竟热了一下,但他没有掉眼泪。
  ⑥多年来,从来没有人问过他哪里疼不疼,舒服不舒服;也没有人叫他的乳名,连那个保姆喊他也只用“喂”!同伴们总给他取难听的外号,什么“狗都嫌”、“犯人坏”,怎么难听怎么叫。谁打了他骂了他,他都是自己冲上去解决。那个保姆只管做好吃的陪他吃,吃饱喝足了就卧在沙发里养膘,然后找机会给他爸爸打电话,说他又惹祸了,需要更多的赔偿费。于是,他变成了一只好斗的小公鸡,他通过不停地惹麻烦来换取爸爸的电话。他喜欢听爸爸发脾气的声音,只要爸爸生气,他就觉得很得意。而今夜,老师这么一个轻经的抚摩,一句简单的问候,竟触动了他一贯坚硬的神经。夜色里,他看见老师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星,正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⑦又是一个炎热的下午,他被网吧里的几个小混混追到学校。一场混战就在教室门口展开了。老师及时赶来,她用双臂严严实实地护佑着他,像一只牢牢保护小鸡的母鸡,替他挨了结结实实的拳头。
  ⑧几天后,他由爸爸领到老师家里。爸爸让他向老师道歉,他不肯笔直地站在老师面前,两眼红红的。许久,他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他给老师唱了一首歌,他把《祝你生日快乐》的歌词改成了“祝你早日康复”。他唱得很深情,听得老师湿润了眼睛。
  ⑨冬天里的第一场雪来临时,他的一篇名为《老师的那双手》的作文在市里获了二等奖,居然有三百元奖金。
  ⑩花钱无数的他在拿到这三百元奖励时,感到那段懵懂叛逆的日子在一点一点远去。
  圣诞节来临,他走进一家商场,精心地选购了一条红红亮亮的围巾。
  圣诞节早上,他来到老师必经的那条路口。老师被他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以为他又惹了祸。这时,一团棉绒绒的、火般热的围巾立即被挂到她的脖子上。他凑到她的耳边,悄声地说:“老师,你能抱我一下吗?很久了,我一直想让妈妈抱一下,可一直没等来……”
  老师不顾身边的人来车往,一下子拥住了他,一张泪光满面的脸贴到了他温热的小脸上。
  “今天起,如果你愿意,老师天天抱你一下,好吗,小强……”
1.是什么原因使小强变得蛮横、好斗、倔强、充满叛逆性?(请概括全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里响起一阵巨大的哄笑声”。同学们为什么如此哄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她用双臂严严实实地护佑着他,像一只牢牢保护小鸡的母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不顾身边的人来车往,一下子拥住了他,一张泪光满面的脸贴到了他温热的小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惹是生非的小强是你班的同学,你认为大家应该怎样对待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