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静悄悄的”、“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分别是什么描写?这样写的用意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写“瘦鸡妹妹”与“弟弟”的玩耍,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这句话透露出怎样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与上文哪几句相呼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把写“夹竹桃的花”与爸爸的去世联系起来,联结点是什么?简析这样联系起来写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我”虽幼不更事,但对爸爸的病情隐含着深重的担忧,为后文爸爸的死去做伏笔。 2.环境描写景物描写“静悄悄的”气氛反衬家中潜伏的危机;写“夹竹桃”暗示爸爸生命垂危。 3.反衬“我”大了。强调“我”肩上的担子沉重;用弟妹的安然无知反衬爸爸去世的沉重。 4.当“我”获悉爸爸去世的消息后,一下子感到人生责任落到自己的肩上,危机使“我”顿时成长起来。 5.“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作用:以花写人,前后呼应,使情节连贯,结构完整集中。 6.联结点是:夹竹桃是爸爸亲手种植、修剪的。 作用是:以花写人,既烘托了爸爸的美好形象,又传达出我们对爸爸的美好感情,加强了文章浓郁的抒情气息,同时这种说法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父亲辞世的感受。 |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等待希望 |
①树皮和树根都知道,这是一棵百年老槐树,这棵老槐树长在村口,村人出出进进,它都能看见。 ②日暮里,十几双眼睛站在老槐树下。他们是一群十来岁的孩子,还有几位大人,他们在等一个人——一个决定孩子命运的人。 ③这个人叫天成,是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有一天,电视上推出一个画面:穷乡僻壤,断垣残壁,黄尘飞上飞下,十几双渴求上学的眼睛在黄尘中眯成一道道细缝。天成的心被这一道道细缝给夹得粉碎,人也被这一道道细缝牵引着,走到山中来了。 ④这个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小伙子,二十三岁的大学生,走了一天的山路,脚板上的水泡磨破了,脚后跟也磨出了几个大血泡,疼痛使他不能前行。他好想好想坐下来,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可是他没有。他 望望前方,路还很长;再回头看看来路,路也很长。他又望望前方,那十几双眼睛便在他脑中一闪一闪,很亮,像灯引着他,一步一步,向前,再向前。开始,阳光总是走在他的前边,渐渐地就和他并肩而行,再后来,阳光就落到他的背后。 ⑤日暮里,十几双眼睛还站在老槐树下。 ⑥终于,十几双眼睛里出现了一个黑点。那黑点,像蜗牛,慢慢地挪动着,一点一点,近了,近了,更近了。十几双眼睛一下亮了,露出惊喜的神情。他们丢下老槐树,涌向村口。孩子们欢叫着,蹦跳着,在乡路上奔跑;大人们也像孩子似的,笑着嚷着,在乡路上奔跑。他们奔跑着去迎接那个黑点,那个天成,那个走不动的城市大学生。 ⑦百年老槐树也高兴得手舞足蹈,叶子哗哗响,枝条摆来摆去,将满树的香气,撒过来,撒过去。 ⑧精疲力竭的天成从崎岖的山路上一瘸一拐地走来了,圆圆的月亮不知啥时悄悄地跟在他身后。 ⑨那一群眼睛跑过来,拥抱他。他肩上两个背包里的书散落一地,孩子们一本本拾起来,高兴地图着他转,嚷着“老师,我们要上学了!我们要上学了!”“我们明天就上学!”天成看着这群眼睛激动地说。 ⑩槐树静下来了,它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漫,弥漫…… (文/史雁飞,有改动)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语言。 (1)赏析第③段中划线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③段,结合全文揣摩作者为什么要介绍电视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
父亲的秘密 |
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③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④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惟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⑤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⑥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⑦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⑧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⑨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竞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⑩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选自《天下阅读·感恩美文》,文/周海亮) 1.父子俩因____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_____________。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我们终于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第⑤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更是为了_____________。 4.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句,作简要点评。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我选( )句,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给予 |
我有一位朋友名叫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一辆新车,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圣诞前夜,他从办公室里出来,看见一个小淘气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到:“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保罗点点头,“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你一分钱都没花?天啊!希望……”他犹豫了一下。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 “我希望,”小男孩接着说,“我将来能像你哥哥那样。”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兜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笑了,这回他想他知道这小男孩想干什么: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们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但是保罗又错了。小男孩请求他:“你能把车停到那两个台阶哪儿吗?” 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不一会见,保罗看到小男孩又返回来了,不过这次他回来得很慢。他背着脚有残疾的弟弟,他把他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扶着他,指着车对他说:“伙计,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在楼上告诉你的一样?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一分钱也没花。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车,那样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商店橱窗里那些好东西!”" 保罗下了车,把那个小男孩抱进了车里,那位小哥哥也坐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 1.本文以“给予”为题的两个基本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车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他们的性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联系你的生活,谈谈读完此文的最大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祖传青瓷碗 |
①落日照着那只旧船一起一伏,芦竹映衬着这古朴的木刻般的景色。老人一动不动地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斜拉桥。他脸上毫无表情,眼角皱纹向下斜伸着。新建的独塔式斜拉桥使他孤僻的性格更加古怪了。 ②大桥落成剪彩那天,是他摆渡生涯的终结。 ③他不能离开他的渡口。每天傍晚都这样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大桥,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他往日的顾客。 ④听到凌乱的脚步声,他知道儿子和孙女又送饭来了。儿子在镇上做临时工,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爷爷,爷爷,吃饭了。”小孙女捧着青瓷碗跑过来。这只青瓷碗也是老人心爱之物。他兄弟分家各得一只,但兄弟的已经和主人一起入了坟茔。青瓷碗厚实笨重,形体大而容量小,虽不是越州名产,但它的古朴也是别有风味的,不过老人对它的钟爱,却是因为这是祖传家珍,神圣可敬。老人历来用它吃饭,成了不容更改的规矩。而现在,渡口废弃,渡船闲下来,用这碗便成了他怀旧的一种慰藉。 他拉一下披着的黑布衫,没回过头来。 儿子一步跨上船,一边跺跺脚,好像考察一下船的适用度,一边说:“爸,你以后别再来这儿了。 在家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好不好?” 老人知道儿子早在打他的主意了。这船陪他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浪涛,他靠了它立门面,翻造房屋,又靠它娶儿媳,现在儿子要用它来搞运输,搞长途贩运,他感到格外凄凉。他敌视地看了一眼儿子,一声不吭。 “爸,你快吃饭嘛,都凉了。”儿子不耐烦地说。 “爷爷,你快吃饭嘛。”小孙女用碗碰碰老人。 老人一转过身来。不料碰落了他那祖传的青瓷碗,一声沉闷的钝响,碗碎了。小孙女呆住了。 老人抡起他的粗手掌,瞪圆布满红丝的眼睛,怒视他素来钟爱的小孙女。 儿子忙过来护住女儿说:“爸,碗碎了就罢了,也该换新的了。” 老人把怒气发在儿子身上,指骂着:“你这败家子,败尽家当的是你!”儿子耸耸肩,讪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翻屋不是拆了旧屋吗?” 老人暴怒了,喘着粗气,抖动白短髭,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来,好久才哼了一声,跳下船慢腾腾地穿过芦竹回家去了。 “爷爷生气了。”女儿泪汪汪地说。 父亲淡淡一笑,背对着晚霞,看着那郁郁青青的芦竹说:“来,我给你做吱吱管儿玩。” 1.①③段为什么反复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段中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你认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爷爷”的思想性格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对比、象征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1)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以《祖传青瓷碗》为题,其意图是什么?(最少写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