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但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一种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这些“南极人”。  他,考察队队长,已是第三次来南极考察了。前些年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但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一种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这些“南极人”。  他,考察队队长,已是第三次来南极考察了。前些年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但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一种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这些“南极人”。
  他,考察队队长,已是第三次来南极考察了。前些年,他到国外参加南极会议,那时我国还没有在南极建站,会议最后要表决时,主持人宣布没在南极建站的国家没有表决权,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前天,他在工地上对大家说:“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
  他,测绘工程师,站里的英语翻译。哪儿活累去哪儿,开车、修艇、驾驶雪上摩托,什么都会,大伙儿开玩笑:“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他太累了,眼皮老有些浮肿,好几次端起饭碗就睡着了。
  他,地球物理研究生,典型的80年代青年。风再大,每天四次(包括深夜12点)到后山观测所取数据,够辛苦的。不过他老是乐呵呵的,有时间,还要扭动身子,来一段“迪斯科”。他,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那天,他悄悄找到她,说:“画家,今天是我儿子生日,求你帮我画张画,就画我现在这种胡子拉碴模样,儿子才一岁还不懂事,等他长大了,我把这张画送给他,告诉他:‘你爸爸曾经在南极战斗过。’”
  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
1.第2段中“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想一想,考察队队长为什么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里却裹着一团火”中的“一团火”是什么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这一句反映了测绘工程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阅读时多往深层想一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什么不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太激动了,中国在南极有了立足之地。
2.内心充满了一种对科学事业的热情。
3.富有大胆探索科学的精神。
4.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长城站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长城站建设得更加美丽。
5.因为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南极精神的;南极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要具体地写他们,不是这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10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发射海区。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出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命令时实况:“北京,华山,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各号注意,一小时准备……”)当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命令的时候,在一阵阵轮机声中,一支威武的船队来到了试验海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艘艘执行警戒任务的舰艇,它们所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泛着浪花的航迹;接着气象船、防护救生船驶来了,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不一会,一架直升机来到了海区上空,不停地在那里盘旋,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已经临近。
  突然,一个标志着火箭出水点的红色亮点,在海面上出现,这说明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分钟。这时候,分布在陆地、舰船和直升机上的许许多多跟踪测量设备,都一齐开机了,准备接收火箭出水以后,在刨山预定溅落点的过程中,每一瞬间所发来的各种信息。
  (出潜艇“一分钟准备”时的操作实况:“各战位注意!一分钟准备……”压低混播)
  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潜艇的发射舱里充满着一片战斗气氛。操作手陆跃忠沉着冷静地站在操作台前。等待着发射命令。
  (出潜艇发射前的操作音响:“十——五,四,三,二,一,发射!”以及发射时的一声巨响)
  一声令下,陆跃忠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闷雷般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出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混播)
  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自上,腾空而去。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出人们的欢呼声,然后压低混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体会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1)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命令时实况。
___________________
(2)出潜艇发射前的操作音响
___________________
2.录音新闻是利用___________进行报道的广播形式。它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3.这几段文字写火箭发射,是以___________为序,由海面到___________,再由水下写到海面和___________。(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4.“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这一句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___________,突出它的颜色之“___________”,形状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意在___________出火箭尾部的橘红色火焰的___________,也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2日)
***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4)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军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第(2)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原因是第(2)句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军渡江情况相□□。
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第________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
5.第(12)句中加粗的“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意味。
6.第(9)句中“南京”一词,为什么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①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  (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③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④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 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⑤这一庄严宣告在大会堂 4000多位中外嘉宾中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1.第①段由电头和________组成。文中画线字“凌晨电”说明这篇新闻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第①段特意点明“1997年7月1日零点”,这是因为________。
3.第②、③段写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________、________和“瞬间”。
4.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中讲述了江泽民的讲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段中两个“传向”回应上文的“________”一词,高度概括了这一盛事在国内外的影响。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和平”号成功坠毁
  中央电视台3月23日消息  ①莫斯科时间今天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  A  (宣布、宣告),“和平”号所有残片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至此,坠毁“和平”号的工作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②莫斯科时间8时44分04秒(北京时间________),“和平”号进入稠密大气层。在与大气层猛烈摩擦的过程中,“和平”号燃起熊熊大火。莫斯科时间8时59分49秒(北京时间1 3时59分49秒),“和平”号第一批碎块安全坠入南纬44.4度、西经150.0度的南太平洋海域,位于新西兰与南美洲之间。23秒后,莫斯科时间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和平”号的1500多块残片坠入了指定海域。
  ③“和平”号的坠毁过程都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从莫斯科时间今天凌晨3时31分59秒(北京时间8时31分59秒)开始,控制中心分别向“和平”号发出三次制动信号。从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向“和平”号发出第一次制动信息到“和平”号  B  (坠毁、坠落),前后 不到6个小时。经过漫长的等待,“和平”号最后以这种干净利索的方式结束了它光辉的C  (一生、一身)。
  ④“和平”号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九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⑤在太空飞行的15年间,“和平”号共接纳了28个长期基本考察组和30个国际考察组,共108名来自12个国家及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这些宇航员共完成了20多个科研计划和2.2万项科学实验。通过这些计划和  D  (实验、试验),人类熟练掌握了太空舱建造、发射和对接技术、太空行走技术、太空生命保障技术,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航天医学、生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
  ⑥人类在“和平”号上所获得的丰厚知识财富将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未来的星际载人航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平”号的15年风雨历程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和平”号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1.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主体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消息的第②段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入的时间是________。
4.在序号处填入适当的词语。
A处:________ B处:________ C处:________ D处:________
5.经过漫长的等待,“和平”号最后以这种干净利索的方式结束了它光辉的________。课文是如何说明“和平”号“光辉的________”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电子海洛因
  新华社武汉2002年4月24日电(俞俭、丰延丽)  近日,在湖北某公司就职的一位母亲向记者捧出厚厚的两大剪报本,这是她两年来剪贴下来的有关游戏机、网吧危害青少年的报道, 她说,此举是为了再一次向社会发出强烈呼吁:救救孩子,别让“电子海洛因”毒害了下一代!
  就是这位母亲,为了把原本聪明好学的儿子从游戏机前救回来,曾经锲而不舍地奔走于武汉各大媒体和有关部门。
  记者翻阅这两个剪报本,大大小小的剪报,来自新华每日电讯、文汇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武汉晨报等30多家报刊,共有200多篇全国各地的报道,从前年春天到今年3月均未中断。剪报本上触目惊心的各种恶性事件不胜枚举:沉迷网络导致精神失常、不识双亲;几天几夜不下网,闷死在简陋网吧内;一少年连续20小时玩电脑游戏导致眼睛暴盲;中学生因母亲阻挠自己进网吧,竟然毒母不成转而弑母;有两个少年长期泡吧为筹上网钱而抢劫***害网吧业主;网聊网恋就像两条毒蛇缠住了孩子,为见网友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骗强奸、引发命案;由网上而发展网下卖淫、打架……
  这位母亲翻开一页页剪报,痛心疾首地对记者说,电子海洛因仍在勾孩子的魂啊!现在,许多大学生和中小学生都整天沉迷于网聊、网恋、电脑游戏大战中,再这样下去,这一代可要垮掉了!
  从剪报可以反映出,去年和今年的“两会”上,“电子海洛因”成为一大热点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疾呼,坚决清除网络不良影响,取缔“黑网吧”,加强对网吧、网络的监管。国家有关部委开展了集中整治,各地也出台了一些网吧管理规定,加强了管理和监督。但效果不甚理想,悲剧仍在不断发生,电子海洛因的毒害远远没有消除,甚至愈演愈烈,管好网络、网吧,务必整治、监控、引导三管齐下,这些剪报资料上的专家意见,仍有借鉴意义。湖北公安厅网络安全监察处成立仅3个月,就已破网上犯罪案件130多起。但是,由于网络的隐秘性、复杂性,要找到监控网上内容的有效途径,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必须依靠网络工程师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过滤软件,为辨别力不强的中小学生创造一片纯净的网络天空,让网络真正成为现代文明的传播器。针对青少年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重在引导,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增强网络法制观念,培养他们对网络的正确态度:网络就像汽车一样,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工具,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安全行车。
  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内容,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成长环境,已经成为关系到下一代素质和祖国明天的大问题。这位母亲手捧两大剪报本,真切地呼唤:让悲剧远离我们的生活,远离我们的家庭!
1.解释词语中加粗的字。
痛心首(    ) 纷纷呼(    )
2.本文标题中的“电子海洛因”指的是________,作者运用这一比喻的意图是________
3.本文报道的中心事件是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湖北公安厅网络安全监察处成立仅3个月,就已破网上犯罪案件130多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网络就像汽车一样,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工具,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安全行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内容”,除了文中提出的整治、监控、引导三管齐下”外,你还有什么好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