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的科考小组在某地进行地质考察,下图为某同学根据考察路线绘制的地貌素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A.C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某中学的科考小组在某地进行地质考察,下图为某同学根据考察路线绘制的地貌素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A.C处—流水侵蚀作用 D处—流水沉积作用 | B.C处—风力侵蚀作用 D处—风力沉积作用 | C.C处—流水沉积作用 D处—流水侵蚀作用 | D.C处—风力沉积作用 D处—风力侵蚀作用 | 小题2: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 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 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图中C位于山中谷地,流水速度较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处位于山麓平地,地形平坦,流水速度较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堆积形成沉积平原。A项符合题意。 小题2:根据题干信息,“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可知,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说明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了水平错位;岩层发生了错位位移,说明其地质构造是断层;所以C项正确。 |
举一反三
石笋是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或从钟乳石上滴至洞底,直立在洞底的尖锥体。它的形成一方面由于水分蒸发,另一方面,由于洞穴里有时温度较高,水溶解CO2的量减小,钙质析出,日积月累形成自下向上生长的是石笋,沉积在洞底。其生长带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环境信息,地质学家把贵州某处石笋的生长过程分为一、二、三、四四个价段。读石笋景观图以及石笋剖面和石笋年龄及生长速率曲线图(图中KA表示1000年,KAB.P表示距今一千年),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石笋能够指示的环境要素主要是A.气温、土壤 | B.降水、植被 | C.岩石、土壤 | D.气温、降水 |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石笋生长时代A.有三次大冰期 | B.有一次温暖期 | C.温暖期长于冰期 | D.冰期长于温暖期 |
|
在我国西北天山、昆仑山等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常看到地表广泛分布着大量碎石的山体(见下图),该碎石的产生,最可能来自于
A.流水侵蚀作用 | B.冰川侵蚀作用 | C.温差导致的风化作用 | D.人为破坏作用 |
|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河段的主航道应位于: 小题2:仅从自然因素考虑,该河段航运量最少的季节是: |
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小题2: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
下图是某地区示意图,该地区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 B.地壳运动 | C.风化作用 | D.流水沉积作用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