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四区变两区(东城、西城)——“古都双翼”新格局显现(习惯上把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区称为核心城区,石景山、丰台、海淀、朝阳四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四区变两区(东城、西城)——“古都双翼”新格局显现(习惯上把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区称为核心城区,石景山、丰台、海淀、朝阳四个区称为近郊区,周边其他地区称为远郊区)。下表为“北京市1990年和2000年各区常住人口统计表(单位:万)”。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 1990年
| 2000年
| 海淀区
| 144.2
| 224.0
| 石景山区
| 30.9
| 48.9
| 丰台区
| 78.9
| 136.9
| 西城区
| 75.6
| 70.7
| 宣武区
| 55.7
| 52.6
| 东城区
| 60.6
| 53.6
| 崇文区
| 41.8
| 34.6
| 朝阳区
| 144.8
| 229.0
| 小题1:从1990~2000年十年间,下列关于北京市人口的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区的人口都有明显的增加 ②人口重心明显向市区南部移动 ③中心城区人口有下降的趋势 ④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城区集中 ⑤北京市出现明显的郊区城市化现象小题2:北京市人口分布的变化可能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现象彻底解决 | B.近郊区的人均居住面积减少 | C.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交通更加拥挤 | D.人口老龄化加重 |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表格中数据,中心城区人口减少;郊区的各区人口明显增加,所以人口从中心市区向郊区迁移,属于郊区城市化。故选D。 小题2:中心城区的人口向郊区迁移,可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现象;因近郊区住宅的建设,使人均居住面积不会减小;人口 的迁移不会影响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但人口由中心市区迁往郊区,使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交往更密切,所以交通更加拥挤。故选C。 |
举一反三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材料二:下图中M为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
(1)根据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2)说出制约乙港发展的自然条件和丙港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 (3)甲城市需布局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选出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
下左图为“北京城市化及三类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变化统计图”,下右图为“北京市外来人口统计图”,北京的城市化水平、原因及发展( )
A.不能再提高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要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 B.外来人口主要在郊区,城市化水平与外来人口的迁入无关 | C.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增长一致,因此只受第三产业的影响 | D.城市化水平受第一产业转化的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推动 |
|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的各类用地比重(%)”,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 水田
| 旱地
| 林地
| 草地
| 园地
| 城镇
| 陆地水域
| 滩涂
| 未利用
| 1990 2010
| 48.08 41.87
| 14.47 9.89
| 18.72 17.27
| 0.34 0.04
| 0.21 0.03
| 9.65 23.91
| 7.96 6.35
| 0.35 0.63
| 0.22 0.01
| 小题1:20年间,有关该地区的可能变化是A.生态退耕导致耕地比重下降 | B.毁林开荒严重导致林地草地比重下降 | C.工业发展促进城镇化 | D.围湖造田导致水域比重下降 | 小题2:这种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A.水土流失减轻 | B.荒漠化加剧 | C.蒸发加强,降水增多 | D.雨季城镇内涝时有发生 |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演变示意图(注:同心圆代表距市中心的距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市1996~2010年制造业空间变化的特点是 ①制造业集聚中心且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②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 ③集聚中心并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展的趋势 ④制造业重心有向北迁移的趋势小题2: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以下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有影响的是:①历史因素 ②土地价格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