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结合下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 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推出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城区居住用地一部分转变为商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
举一反三
下图是上海市内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河流水质的变化趋势图(水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苏州河20年间水质好转的主要原因,正确的叙述是A.道路用地减小,污染源分散 | B.工厂多外迁,污染源减少 | C.居民外迁,生活污水减少 | D.城市绿地净化作用提高 |
|
读下图“甲、乙两国劳动力在各行业的百分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劳动力在各行业的构成可推断,甲国A.城市化在加速发展 | B.现代化水平较低 | C.城乡差别还很大 | D.城市化水平已很高 | 小题2:甲、乙两国分别可能是A.俄罗斯、巴西 | B.中国、法国 | C.新加坡、朝鲜 | D.日本、韩国 |
|
(12分)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 材料二: 下表为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
用地类型
| 1996年
| 2004年
| 面积(公顷)
| 比重(%)
| 面积(公顷)
| 比重(%)
| 建设用地
| 73682.62
| 6.06
| 88794.83
| 7.30
|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 60875.32
| 5.01
| 72251.29
| 5.94
| 交通
| 5973.97
| 0.49
| 9105.62
| 0.75
| 水利
| 6833.33
| 0.56
| 158607.22
| 0.61
| 未利用地
| 162425.74
| 13.37
| 158607.22
| 13.05
| (1)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测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8分) (2)据材料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 |
下图为“吉林省聚落演变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聚落密度越大的区域A.人口密度越大 | B.聚落数目越多 | C.城市服务功能越多 | D.建筑物密度越大 | 小题2:从1820年到1990年吉林省的聚落密度有显著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政策变化 ②气候变化 ③交通线建设 ④地形变化 ⑤工农业发展 |
读“我国两城市的甲乙两家庭(人口、住房、收入等条件相当)各月用电量比较图”。
小题1:家庭用电量与所在地气候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气温最高都在7月份 | B.两地气温最低都在1月份 | C.甲所在地区海洋性强 | D.乙所在地区海洋性强 | 小题2:甲乙家庭所在城市可能分别是A.拉萨、北京 | B.乌鲁木齐、厦门 | C.哈尔滨、兰州 | D.武汉、大连 | 小题3: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核电所占比重小。我国发展核电可以A.缓解热岛效应 | B.降低我国发电总量 | C.减少碳排放量 | D.解决能源短缺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