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主要棉区自然条件概况自然条件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棉区新疆棉区>10℃积温(℃)4 000~4 8004 50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主要棉区自然条件概况自然条件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棉区新疆棉区>10℃积温(℃)4 000~4 8004 50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主要棉区自然条件概况
自然条件
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棉区
新疆棉区
>10℃积温(℃)
4 000~4 800
4 500~5 500
3 000~5 500
>15℃持续日光
150~180
180~210
145~200
最热月平均气温(℃)
25~28
27~29
24~33
年降水量(mm)
550~950
900~1400
5.9~199.1
年日照时数(h)
2 200~2 900
1 700~2 500
2 600~3 300
材料二: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图12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疆棉区与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棉区相比,生产棉花的自然条件中最大的优势是       ;最大的不足是      ,解决的措施是    。(3分)
(2)简述产业转移对新疆地区的影响。(3分)
(3)简述在纺织产业链中浙江与新疆分工的差异及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光照充足 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 保障水源,发展灌溉农业(3分)
(2)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可能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需求压力。(每点1分,共3分)
(3)浙江主要从事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浙江经济发达,交通通信便利,发展的历史悠久,靠近沿海,国内外市场广阔;新疆主要从事纺织原料的生产、加工;靠近棉花原料产地;劳动力低廉。(每点1分,任答其中四点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要素进行分析,新疆棉区与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棉区相比,生产棉花的自然条件中最大的优势是光照充足;最大的不足是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解决的措施是保障水源,发展灌溉农业。
(2)产业转移对新疆地区的影响是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可能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需求压力。
(3)浙江与新疆分工的差异及主要原因有:浙江主要从事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浙江经济发达,交通通信便利,发展的历史悠久,靠近沿海,国内外市场广阔;新疆主要从事纺织原料的生产、加工;靠近棉花原料产地;劳动力低廉。
点评: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答题要素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举一反三
(9分)2011年10月26日,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它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拉萨河流域图(图18)及墨脱公路图(图19)

材料二:拉萨水文站河流水文特征值表
多年平均流量(m3/s)
最大洪峰流
(m3/s)
最枯流量
(m3/s)
年降水量
(mm)
年平均气温
(℃)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288
2830
8.95
457
7.5
0.098
(1)拉萨河的水源主要补给类型是              补给和          补给;该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3分)
(2)墨脱县从2010年起全部消除了“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转为加强生态建设。简要说明茂密的森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3分)
(3)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带,目前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实现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的差异大于区域之间的差异
C.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材料三: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因其重要的海运交通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6分)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形成的成因差异。(6分)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10分)
(4)据材料三, Q区域(阴影部分)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6分)
(5)据材料三, 开普敦所处的自然带为                     。(2分)南非不仅有“黄金宝石之国”的美誉,而且其渔业资源也比较丰富。试分析图中M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M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60分)

(1)制约云南、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6分
(2)泛亚铁路首选东线的原因是什么?(6分)
(3)简述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及主要产业门类?(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两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简述甲区域东南部夏季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3分)
(2)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3分)
(3)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4分)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说明主要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