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题。小题1: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该图是“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题。小题1: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该图是“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题。

小题1: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2: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3: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该省主要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沿边开放 边贸发展城市化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省区的轮廓判断,该省为广东省,广东省北部为南岭山脉,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北部山区开发历史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广东省南部濒临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发后发展了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该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为,对外开放导致外资企业的建立,进而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举一反三
(26分)长三角和珠三角(双三角洲)是我国两个重要经济区,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双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

材料二:双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2007年)
城市群
土地面积(万Km2)
常住人口(万)
非农业人口比重(%)
生产总值(GDP,亿元)
进出口总额/GDP
长三角
11
9749
65
46862
1.13
珠三角
2.5
4492
77
25416
1.78

 
材料三: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一般由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构成,珠三角和长三角是我国最重要的IC产业基地。下图是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亿元)结构变化图。

(1)上海与广州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小的是        ;材料一中所标的珠三角城市都有阳光直射的机会,深圳与惠州相比,每年先得到阳光直射的是       。 (4分)
(2)从材料二可知,两个城市群相比,经济密度(单位面积GDP)较大的是        ,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的是      。(4分)
(3)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居主导地位的是     环节,产业产值比重上升最快的是     环节。(4分)
(4)酸雨主要由      与N03等酸性气体污染造成。双三角地区酸雨危害严重,减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分)
(5)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利用西部地区的大量富余的劳动力
B.提供西部地区所需要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地区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该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