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是    (    )A.轮荒耕作B.植被破坏C.地下开挖矿井D.大面积开挖原生地面,露天开矿

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是    (    )A.轮荒耕作B.植被破坏C.地下开挖矿井D.大面积开挖原生地面,露天开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是    (    )
A.轮荒耕作B.植被破坏
C.地下开挖矿井D.大面积开挖原生地面,露天开矿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而导致地表物质输送,形成水土流失的物源。
举一反三
该图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
完成问题。

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B.蓄水拦沙、滞洪蓄水
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问题。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径流
量(L)
泥沙
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小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小题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C.②③ 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
小题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D.荒漠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黄河流程长
B.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裸露,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集中
C.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
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表为我国南方山区某县1961—2005年有关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1961年
2005年
耕地面积(km²)
400
521
森林面积(%)
36.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369
1087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³)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²)
61
10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41.5
60.1
小题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
小题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