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

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处是____________风带,与图乙中____________处(a或b)的风向一致。
(3)图甲中C处是____________气压带,C与D处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 (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5)N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____(动力或热力)原因。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同时考查图表的分析解读能力。解读甲图时应依据文字信息——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和N为北极点,确定图中字母各自所代表的地理意义分别是:A为赤道,此处以上升气流为主,属于赤道低气压带;B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C处对应的纬度为北纬30°,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中纬西风带(西南风);E处对应的纬度为北纬60°,来自南北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因动力原因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N处纬度高,气温低,大气收缩下沉在近地表集聚形成高气压,属于极地高气压带。解读图乙时,应注意此图为极点俯视图,从图中箭头表示的风向看,属于向右偏转形成的,说明是北半球部分,因此可以判断图中a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b处风带为中纬西风带(西南风);图乙中显示的气压带位置主要位于北纬30°以北,说明此季节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北移动了,对应的季节应是北半球的夏季,因此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因图乙表示北半球,故图中字母b处对应的纬度位置为北纬30°到北纬40°之间,经度位置约为东经120°附近,由此可以确定b处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此时为夏季,其气候特征应是高温多雨时期。
举一反三
下图为一月份60°N附近的气温、气压分布曲线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2分)
(2)从气温曲线可见一月气温水平分布规律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可见,大陆上气温、气压的关系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中可见,150°E的大气温度____(高或低)于150°W的气温,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为近地表空间垂直方向不同高程四种物质组成示意,四种物质为空气、水、有机质和矿物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与所代表空间组成物质相符的是
A.空气、矿物质、有机质、水
B.水、空气、有机质、矿物质
C.空气、水、矿物质、有机质
D.矿物质、空气、水、有机质
小题2:图中与地表对应的大致位置应为                          
A.a面 B.b面
C.c面 D.d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拟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某种地理现象。实验步骤:①放置在阳光(或者其它有较强的光源)下,保证两个玻璃盘接受同样的光照射,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②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一个玻璃盘中;③在塑料瓶顶部钻一个小洞,将一温度计插入其中,并将另一个温度计悬挂到另一个玻璃盘上。据此完成下题。
该实验能证明的现象及其正确的步骤是                                     
A.热力环流,①②③B.地面热容量比较,③①②
C.温室效应,②③①D.城市热岛效应,②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6分)

(1)简述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主要原因?(2分)
(2)在图中用粗线标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方向。(1分)
(3)上图中若在郊区甲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有大量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厂,是否合理,(1分)并说明原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