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大气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只有一小部分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大气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只有一小部分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大气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只有一小部分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散射和折射
C.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时,教室内已经明亮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没有选择性

答案
C
解析
大气中的O3吸收紫外线,水汽和CO2吸收红外线,所以具有选择性,但因占大部分能量的可见光可以直接透过大气射到地面,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占较大一部分,故A与D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故B错误。选择C项。
举一反三
大气温室效应形成示意图。如图所示,导致全球变暖、欧洲冬季气温异常偏高的过程主要是(  )
A.aB.b
C.cD.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如图所示,地面温度与气温的关系是( )
A.地面温度总是高于气温
B.气温越高,地气温差越小
C.地面温度总是低于气温
D.气温越低,地气温差越大
小题2:地面温度与气温的关系,说明地理原理是( )
A.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B.大气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C.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D.太阳是地面的间接热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2:图中甲为福建省 7 月气温分布图,乙为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1)材料1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2分)
(2)说出材料2图中甲由 A 地经戴云山、 B 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1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6分)
(3)福建省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消防工作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结合图乙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 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约
A.1.5℃B.2.5℃C.15℃D.25℃
小题2: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大B.两者均减小
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小题3:①②两地热力状况比较可知
A.A1>A2B.B1>B2 C.C1<C2D.D1>D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D.10月5日恰逢台风过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