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B两种元素的原子分别获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当C、D两种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

当A、B两种元素的原子分别获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当C、D两种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当A、B两种元素的原子分别获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当C、D两种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A、B、C、D之间分别形成化合物时,属于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D2A   B.C2B       C.C2A        D.D2B
答案
C
解析

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说明A得电子的能量强于B,非金属性比B强; 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说明C失电子的能力比D高,金属性比D高.
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放出的能量越多,说明元素原子越易得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同理,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吸收的能量越多,说明元素原子越难失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弱,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说明A得电子的能量强于B,非金属性比B强;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说明C失电子的能力比D高,金属性比D高,因此,A、C之间最易形成离子化合物,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原子得失电子与能量的大小关系和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的联系。
举一反三
有下列五种说法:①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②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③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④离子化合物中不能存在共价键;⑤某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种常见元素结构信息如下表,试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元素
A
B
C
结构信息
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
基态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s104sx,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
  (1)写出B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             
(2)用氢键表示式写出A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氢键        (任写一种);A的氢化物分子结合一个H+形成阳离子后,其键角        (填写“变大”、“变小”、“不变”);
(3)往C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A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生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简要描述该配合物中化学键的成键情况               
(4)下列分子结构图中的“●”表示上述相关元素的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表示氢原子,小黑点“·”表示没有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

在以上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杂化形成化学键是         (填写序号);在②的分子中有      键和         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能量:范德华力为a kJ·mol1,化学键为b kJ·mol1,氢键为c kJ·mol1,则一般情况下a、b、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a>b>cB.b>a>cC.c>b>aD.b>c>a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于SO2和CO2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用sp杂化
C.S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
D.SO2为V形结构,CO2为直线形结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能用键能知识加以解释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HCl比HI稳定
C.干冰易升华D.冰比水的密度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