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B.氨是共价化合物,硝酸是离子化合物C.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B.氨是共价化合物,硝酸是离子化合物C.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
B.氨是共价化合物,硝酸是离子化合物
C.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N2和H2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与压强下可合成氨,A不正确;B、氨气和硝酸都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均是共价化合物,B不正确;C、浓硝酸易挥发产生硝酸蒸汽,遇到氨气二者化合生成硝酸铵,从而冒白烟,C正确;D、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NO被氧化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因此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被氧化,D不正确,答案选C。
举一反三
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来制备NO气体,如果采用(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十分理想,因为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有人设计了(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Ⅰ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由于观察到烧瓶内有             现象,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收集NO能否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答:     (填“能”“否”)。
(2)用Ⅱ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全:
①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从U形管的B侧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       为止。
a.刚好浸没铜丝下端   b.刚好浸没铜丝中部   c. 单孔塞下沿与液面间不留有空隙
②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对U形管的A侧加热,当        时,撤去酒精灯。
(3)在(2)的实验中:
①什么情况下反应自动停止?                                         。
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②如果再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可在分液漏斗中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
答: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但如果在铜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种盐,就能发生反应,且有气体、有沉淀产生,则该盐是
A.FeCl3B.Ba(NO3)2C.Na2SO4D.KCl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A经如右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非金属单质,且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B为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为强酸。
①D的化学式是           。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        而污染了环境。某工厂净化残余的B气体装置如图,则除去B气体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2)若A是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气体。D是一种强酸。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生产上,以34吨A为原料,最多可以生产63%的D酸      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制取氨气的药品,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制取并探究氨气的还原性、检验反应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3)C中黑色固体变红,且产生的气体对空气无污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该缺陷是                         
(5)工业中常用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铁触媒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气,该小组同学模拟该条件也合成出了氨气。已知起始时,将2 mol N2、6 mol H2充入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过了5 min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少了1 mol,求在这段时间内以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 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4)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