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Q的2种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1)选用方案(i)时,Q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

I.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Q的2种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1)选用方案(i)时,Q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I.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Q的2种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用方案(i)时,Q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残留物应该具
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方案(ii)从某金属粉末(含有Au、Ag和Cu)中分离Au,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3)为提纯某Fe2O3样品(主要杂质有SiO2.Al2O3),参照方案(i)和(ii),请设计一种以框图形式表示的实验方案(注明物质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样品(己知样品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
190.720g),利用右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
子天平的数据如下表:

(4)写出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Na2O2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方案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 ,测定过程中
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夹
持仪器除外),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_______(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Ⅰ.(1)加热时可升华,或易挥发        热稳定性好,且没有挥发性
(2)硝酸 HNO3
(3)

Ⅱ.(1)2Na2O2+2H2O → 4NaOH+O2
(2)试样质量  锥形瓶加水的质量 第4(或5)次读数(或用具体数值表示)
锥形瓶内质量已达恒重
(3)①蒸发 ②NaCl的质量  ③烧杯 玻璃棒 ④偏大
解析

试题分析:
Ⅰ.(1)从题中给的信息可理解为升华或蒸馏,因此X的性质为加热时可升华,或易挥发。残留物必须热稳定性好,且没有挥发性。(2)金、银、铜三种金属金的活泼性最差,不能与硝酸反应,选用硝酸作为试剂,过滤即可。(3)三种氧化物中,SiO2、Al2O3都能与强碱发生反应,但Fe2O3不会反应,可以选浓NaOH溶液反应后过滤。但如果SiO2的含量大,则不宜用前面所述方法,可选用盐酸溶解,过滤后去除SiO2,再在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得Fe(OH)3沉淀,洗涤后加热分解的方法。
Ⅱ. (2)根据实验设计,需根据产生氧气的质量来计算Na2O2质量分数时,获得氧气的质量需试样质量锥形瓶加水的质量和最后锥形瓶的总质量;(3)该方案是测定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氯化钠的质量。
举一反三
有编号为A、B、C、D的四瓶无色液体,仅知道是1%酚酞、0.1mol·L-1NaOH溶液、0.1mol·L-1盐酸和0.1mol·L-1NaCl溶液。化学老师现要求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对它们进行鉴别,规定每人只需鉴别两瓶溶液,如果两瓶溶液鉴别都正确,得满分,如果只有一瓶鉴别正确,则算及格。以下是四位学生的鉴别结果:
A
A为0.1mol·L -1盐酸
D为0.lmol·L-1NaCl溶液
老师评价:四位学生都及格,但是没有一个得满分
B
A为0.1mol·L -1NaOH溶液
C为0.1mol·L-1盐酸
C
A为1%酚酞
B为0.1mol·L-1盐酸
D
D为0.1mol·L-1盐酸
B为0.1mol·L-1 NaOH溶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为1%酚酞                   B.B为0.1mol·L-1NaCl溶液
C.C为0.1mol·L-1NaOH溶液      D.D为0.1mol·L-1盐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废易拉罐的成分比较复杂,据查,铝易拉罐各部分成分及含量(质量百分含量)见表:
 
Si
Fe
Cu
Mn
Mg
Cr
Zn
Ti
Al
罐身/%
0.3
0.7
0.25
0.25
1.0~1.5
 
 
 
其余
罐盖/%
0.2
0.35
0.15
0.2~0.5
4.0~5.0
 
0.1
0.25
其余
拉环/%
0.2
0.35
0.15
0.2~0.5
3.0~4.0
0.1
0.25
0.1
其余
 
为了验证罐身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酒精灯、烧杯、试管、试管夹、漏斗、滤纸、铁圈、玻璃棒、砂纸、剪刀
药品:易拉罐、去污粉、NaOH溶液、KSCN溶液、盐酸、镁试剂、高碘酸(H3IO6,弱酸)
【实验方案】
实验预处理:将剪好的易拉罐片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涂料层,直到光亮后用去污粉清洗干净备用。
【实验过程】分别向试管a、b中加入少量上述易拉罐片,进行如下操作: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图中操作①②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沉淀A的成分为              
(3)操作③观察到的现象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若试管a、b中取样相同,则分别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稀盐酸后,相同条件下理论上产生的气体体积V(a)       V(b)(填“>”、“<”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铜陵有色股份有限公司电线电缆厂属国家电线电缆、绕组线行业专业生产厂。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Cu+2H2SO4+O22CuSO4+2H2O ) ,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1)甲方案的①、③两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③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       (填“甲”或“乙”)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                             
丁又提出了疑问: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粉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
请提出你的想法: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                               
(5)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质量分数为36.8%,问每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能配制出这种稀硫酸               g,需水         mL(水的密度为1.0g/mL ) ,在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是如何操作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C2H5Br)的装置和步骤如图:(已知溴乙烷的沸点38.4℃)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图所示的U型管和大烧杯中加入冰水;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28mL浓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13g溴化钠和几粒碎瓷片;
③小火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盐为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时若温度过高,可看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化学式为__________。
(3)为了更好的控制反应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更好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
(4)U型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U形管中粗制的C2H5Br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苯           b.H2O          c.Na2SO3溶液            d.CCl4
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6)下列几项实验步骤,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①加热;②加入AgNO3溶液;③加入稀HNO3酸化;④加入NaOH溶液;⑤冷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产生蓝绿色沉淀,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对沉淀组成的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1:沉淀为Cu (OH)2
假设2:沉淀为         
假设3:沉淀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nCuCO3·mCu (OH)2]
【查阅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定性探究】
步骤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风干;
步骤2:甲同学取一定量固体,用气密性良好的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进行定性实验;

(1)若反应后A中蓝绿色固体变黑,C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假设   成立。
(2)乙同学认为只要将上图中B装置的试剂改用下列某试剂后,便可验证上述所有假设,该试剂是     (填代号)。
a.浓硫酸     b.无水CuSO4    c.碱石灰    d.P2O5
(3)乙同学更换B试剂后验证假设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定量探究】
(4)乙同学进一步探究假设3中固体的组成:
①乙同学查得一些物质在20℃的数据(如下表)后,将C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Ba(OH)2溶液,其原因是           (双选,填代号)
溶解度(S)/g
溶度积(Ksp)
摩尔质量(M)/g·mol-1
Ca(OH)2
Ba(OH)2
CaCO3
BaCO3
CaCO3
BaCO3
0.16
3.89
2.9×10-9
2.6×10-9
100
197
a.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能充分吸收CO2
b.Ba(OH)2为强碱,Ca(OH)2为弱碱
c.吸收等量CO2生成的BaCO3的质量大于CaCO3,测量误差小
d.相同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明显大于BaCO3
②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54.2 g,实验结束后装置B的质量增加5.4 g,C中的产生沉淀的质量为39.4 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