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用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已知反应原理: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苯甲酸的熔点121.7℃,沸点249℃,溶解度0.34g(常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实验室中用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已知反应原理:
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苯甲酸的熔点121.7℃,沸点249℃,溶解度0.34g(常温);乙醚的沸点34.8℃,难溶于水。 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过程如下:
(1)混合苯甲醛、氢氧化钾和水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 A.带胶塞的锥形瓶 B.烧杯 C.容量瓶 (2)操作I的名称是 。 (3)操作II的名称是 ,产品甲的成分是 。 (4)操作III的名称是 ,产品乙是 。 (5)在使用下图所示的仪器的操作中,温度计水银球x的放置位置为 (填图标a、b、c、d)。控制蒸气的温度为 。 |
答案
(1)A (2)分液 (3)蒸馏 苯甲醇 (4)过滤 苯甲酸 (5)b 34.8℃ |
解析
(1)因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 (2)据相似相溶原理知,苯甲醇溶于乙醚之中,苯甲酸钾(盐)溶于水之中,二者应出现分层现象。 (3)因乙醚和苯甲醇沸点相差较大,易于控制温度获得不同的馏分。 (4)利用了强酸能制取弱酸的原理:C6H5—COOK+HCl →C6H5COOH↓+KCl,过滤即得苯甲酸。 (5)选用b的理由是,为了测量蒸气的温度。 |
举一反三
(11分)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其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如下实验: I.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gCuSO4·5H2O研细后倒人烧杯,加10 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实验序号),步骤①、③中研磨固体所用仪器的名称是 。 (2)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 Ⅱ.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实验时均以生成25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 KClO3质量
| 其他物质的质量
| 待测数据
| ④
| 1. 2g
| 无其他物质
|
| ⑤
| 1. 2g
| CuO 0.5g
|
| ⑥
| 1. 2g
| MnO2 0.5g
|
| 回答下列问题: (3)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 。 (4)若要证明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O2,可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后续操作为 。 (5)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 。b. CuO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
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如下实验提取海带中的碘: ①粉碎海带,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后高温灰化; ②用水浸泡海带灰,过滤; ③用盐酸酸化滤液,加入碘酸钾(KIO3)氧化溶液中的碘离子(I—),生成碘单质; ④用四氯化碳溶液萃取水溶液中的碘。 请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1)实验步骤③中相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2)实验步骤③中也可用H2O2代替KIO3,相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3)检验用四氯化碳萃取碘后的水溶液是否还有碘单质的实验方法是 。 |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乙烷气体中混有乙烯,通入氢气,使乙烯发生加成反应 | B.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钠,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 | C.乙醇中混有乙酸,加入氢氧化钠后,分液 | D.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
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
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 气体
| a
| b
| c
| d
| A
| CO2
| 稀盐酸
| CaCO3
| 饱和Na2CO3
| 浓H2SO4
| B
| Cl2
| 浓盐酸
| MnO2
| NaOH溶液
| 浓H2SO4
| C
| SO2
| 稀H2SO4
| Cu
| 品红溶液
| 浓H2SO4
| D
| O2
| H2O2
| MnO2
| 浓H2SO4
| 浓H2SO4
| 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