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想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某些元素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变化的规律。该兴趣小组选择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酒精灯、蒸馏水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想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某些元素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变化的规律。该兴趣小组选择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酒精灯、蒸馏水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想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某些元素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变化的规律。该兴趣小组选择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酒精灯、蒸馏水、稀盐酸、酚酞溶液等。
(1)根据上述实验仪器和试剂,该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探究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2)在探究上述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应该在________(填“试管”或“烧杯”)中进行反应,为了切实保证不出危险,还需进行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
(3)在水中滴入1 mL酚酞试剂,但实验时(包括实验后),发现只有钠与水反应的溶液显红色,于是有位 同学得出结论:钠、镁、铝中只有钠能与水反应。你觉得这个结论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你还利用水这种“试剂”来设计实验探究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你的实验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中的另外一位同学设计实验用酸来探究这些金属的金属性,但老师删掉了该同学设计的酸与钠反 应的实验,你觉得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稀盐酸,然后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片镁片,另外一支试管中加入2片铝片,反应开始的时候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过该同学操作时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了两块质量较大的铝条,他观察到随着反应的进行,铝与酸的反应越来越快,直至最后反应几乎呈沸腾状态,请你推测铝与盐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该小组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钠、镁、铝
(2)烧杯;在烧杯上放一块玻璃片
(3)不正确;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再在其中分别滴入2~3滴酚酞试剂,然后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片镁片,另外一支试管中加入2片铝片,最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镁片在热水中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变为浅红色
(4)因为钠与酸反应非常剧烈,防止发生爆炸事故;镁与盐酸反应剧烈,而铝与盐酸能够反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液的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快
(5)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钠、镁、铝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故同周期元素随着元素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或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举一反三
硝酸能把铁氧化成Fe(NO3)3,当铁过量时,Fe(NO3)3与Fe反应生成Fe(NO3)2。受此启发,某同学提出“过量氯气与铁反应生成FeCl3、氯气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FeCl2”的观点。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定量铁粉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A,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请把下列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1:该固体物质是FeCl2
假设2:该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假设3:该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物质A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取两份A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请填写下列表格。(3)已知Fe(NO3)2溶液为浅绿色,往Fe(N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颜色有何变化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向Fe(NO3)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对反应产物的综合利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甲烷的取代反应。
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
(3)B装置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4)石棉上附着KI粉末,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E中用干燥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经销商用劣质的不锈钢代替优质不锈钢出售,但劣质不锈钢表面有锈迹,需用一些自制的除锈剂进行清除。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该除锈剂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用pH试纸测其溶液的pH为3。
(1)研究小组初步确定可能是三大强酸,则需检测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少量除锈剂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则可确定无_______存在。然后再加含________的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若要检验另一种离子,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操作发现除锈剂中并不存在三大强酸,经查阅资料知,草酸(H2C2O4)是一种弱酸且为常用的除锈剂,革酸钙是一种沉淀,草酸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草酸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已知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用_______(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量取5. 00 mL 1.00×10-3 mol/L KMnO4溶液于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硫酸,加水20 mL稀释后,至少需加入1. 00×10-3 mol/L的草酸________mL才能使KMnO4溶液褪色。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用来探究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以集反应、收集、检验气体的性质于一体。图中钠块是用大头针又住的。请填空
(1)①钠块的位置靠近B管上的胶塞,为了尽可能收集到纯净的气体,应先_____(填“打开”或“关闭”)止水夹,然后慢慢提升A管,待B管中钠块与水接触时,应立即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止水夹;
②所以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①为了安全,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点燃前应该______________,而该方法可以直接点燃这种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点燃该实验中的气体的操作方法是先用明火靠近导气管口,然后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气体的燃烧,该气体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题式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
图1是关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课题式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阶段,甲同学设计的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处(填“A”或“B”)的酒精灯。
(2)硬质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
图2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______(选填“a”或“b”)口通入(其他装置略)
(4)丙同学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他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 以比较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对此作出评价。你认为丙的设计是否有必要: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开始时通入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应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