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设计如下3个实验:实验1:取一定量草酸溶液装入试管,加入一定体积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发现溶液开始缓慢褪色,后来

为了探究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设计如下3个实验:实验1:取一定量草酸溶液装入试管,加入一定体积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发现溶液开始缓慢褪色,后来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为了探究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设计如下3个实验:
实验1:取一定量草酸溶液装入试管,加入一定体积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试管,发现溶液开始缓慢褪色,后来迅速变成无色。(反应热效应不明显,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说明草酸具有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先慢后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取少量草酸晶体装入试管,加水溶解,向试管里滴加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2)该实验说明草酸具有______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草酸在常温下呈无色晶体状,其晶体的熔化温度低于草酸的分解温度,且易升华。为了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变浑浊,E处无现象,G玻璃管里黑色变红色,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验G中反应的氧化产物,H试管所装试剂是___________,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还原;锰离子起催化作用或锰离子浓度增加,加快了反应速率
(2)酸;Ca(OH)2+H2C2O4=CaC2O4↓+2H2O
(3)冷凝草酸蒸气,避免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H2C2O4CO↑+CO2↑+H2O
(4)澄清石灰水(或偏铝酸钠溶液或硅酸钠溶液等);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举一反三
氯气有毒,且大量制取的难度较大、污染严重,在培养皿中研究氯气的性质可实现“绿色实验”。在培养皿的点滴板中央孔穴中滴加能生成氯气的试剂(如漂白精与盐酸),然后分别滴加所要进行实验的试剂,如图。下列是某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解释与结论,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现象 
解释
结论
A.淀粉KI溶液变蓝 氯气置换出KI中的碘使淀粉变蓝非金属性:Cl >I
B.Na2S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氯气置换出Na2S中的硫非金属性:Cl >S
C.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气具有漂白性
D.FeCl3和KSCN溶液的小液滴变红  FeCl2被Cl2氧化成FeCl3后,再与
KSCN溶液反应变红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MnO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试剂,可作氧化剂和催化剂。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对MnO2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欲探究MnO2的催化效果,需要用30%的H2O2溶液(密度近似为1 g/cm3)配制浓度为3%的H2O2溶液 (密度近似为1g/cm3)100 mL。简述其配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设计了如下4个方案以验证MnO2的氧化性,可行的是________。
A.把MnO2固体加入到FeSO4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把MnO2固体加入到FeCl3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把MnO2固体加入到Na2SO3溶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把MnO2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3)该小组为研究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MnO2的氧化能力,他们控制KI溶液的浓度和MnO2固体的质量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从上述对比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在酸性条件下,MnO2氧化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二氧化锰的氧化性,让其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下列仪器可作为该反应的反应容器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生成了沉淀。他们对沉淀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相关内容:
【提出假设】
(1)假设1:沉淀是CuCO3;假设2:________; 假设3:沉淀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
【验证假设】
(2)如果假设1成立,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假设3中有Cu(OH)2生成的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证明以上哪种假没成立,该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CuCO3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


①实验过程中有以下操作步骤:
a.关闭K1、K3,打开K2、K4,充分反应
b.打开K1、K4,关闭K2、K3,通入过量空气
c.打开K1、K3,关闭K2、K4,通入过量空气
正确的顺序是(填选项序号,下同)_______。若未进行步骤_________,将使结果偏低。
②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10.0 g,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2.9 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③由以上实验可知,假设_____成立。
【总结反思】
(5)除了以上方案,还可以通过测量CO2的体积或测量____________来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2SO3固体,其是否变质?变质的程度如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了如 下探究:
可选用试剂:浓H2SO4、浓HNO3、10%盐酸、0.1mol/L H2SO4溶液、0.1 mol/L HNO3溶液、
0.1 mol/L BaCl2溶液、0.1 mol/L Ba(NO3)2溶液、3% H2O2、10% NaOH溶液、蒸馏水、品红溶液
仪器自选
(1)提出假设
假设一:固体全部是Na2SO3;假设二:固体全部是Na2SO4;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略)
(2)同学们经充分讨论后选择B装置进行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

(3)请完成下表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想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某些元素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变化的规律。该兴趣小组选择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酒精灯、蒸馏水、稀盐酸、酚酞溶液等。
(1)根据上述实验仪器和试剂,该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探究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2)在探究上述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应该在________(填“试管”或“烧杯”)中进行反应,为了切实保证不出危险,还需进行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
(3)在水中滴入1 mL酚酞试剂,但实验时(包括实验后),发现只有钠与水反应的溶液显红色,于是有位 同学得出结论:钠、镁、铝中只有钠能与水反应。你觉得这个结论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你还利用水这种“试剂”来设计实验探究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你的实验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中的另外一位同学设计实验用酸来探究这些金属的金属性,但老师删掉了该同学设计的酸与钠反 应的实验,你觉得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稀盐酸,然后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片镁片,另外一支试管中加入2片铝片,反应开始的时候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过该同学操作时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了两块质量较大的铝条,他观察到随着反应的进行,铝与酸的反应越来越快,直至最后反应几乎呈沸腾状态,请你推测铝与盐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该小组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