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图1 唐朝中央机构              图2 明朝中央机构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的人。
材料四 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立,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互相联系,相互制约。
(2)材料二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作者言论担心的是雅典民主的什么缺陷?(2分)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制度有何本质区别?(2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6分)
答案

(1)三省分立,互相联系,相互制约。(2分)作用: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2分);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2分);
(2)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以维护君主的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2分)
(3)担心:直接的民主形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不同的文化、政治素养的人管理国家,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分)区别: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君主专制,雅典属于民主政治。(2分)
(4)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1体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的三省门下、尚书、中书省分别负责审议、执行、决策,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相权,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减少决策的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加强皇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图2是明朝的中央机构图,明太祖认为丞相是专权乱政的根源,所以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皇帝统帅六部,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朱元璋告诫孙子,乱世用重典,刑不得不重;你治太平世,用轻刑。不管用什么样的刑罚都是维护君主的权威。所以反应的法治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以维护君主的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
(3)作者担心的是:雅典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采取直接的民主形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不要求国家的管理者具有真知灼见,不要求管理者具有专长,意味着不同的文化、政治素养的人管理国家,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的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君主专制,有本质的区别。
(4)在平民反对的贵族的斗争中,成文法出现了,典型的就是《十二铜表法》,使判刑、量刑有法可依;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称为公民法;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展,要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方面,公民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所以万民法成为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综上所述,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举一反三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下
A.地方享有自治权
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存在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期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使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其“定型”的主要表现在
①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              ②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
③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④确立摒弃法治,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
A.①②④B.②③ C.②③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各行省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国史概要》
材料三: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公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成四等······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省有何不同?(6分)
(2)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6分)
(3)罗马法与元朝的行省制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