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人),犯死罪,皆条所坐(注:坐即罪)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6分)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8分)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10分)
答案

(1)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唐律侧重于保护贵族、官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2)表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发动护法运动,捍卫民主法制。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专制主义根深蒂固;帝国主义阻挠破坏。
(3)实现: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
认识:“法治”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中西方法律的差异。根据材料信息综合归纳,找准切入点,比如两部法律的侧重点,权利的掌握着等。(2)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第一问,根据孙中山主要反封建活动归纳。第二问,根据孙中山所处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概括。(3)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政治。第一问,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民主政治事件概括。第二问,根据中国的国家性质等回答。
举一反三
朱弁《曲淆旧闻》“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司马光《涑水纪闻》“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下列对唐宋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对军力部署的基本要求
B.唐朝后期这一原则被破坏
C.北宋初期将兵权收归中央
D.封国是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辽史•刑法志》载:契丹族原来只有习惯法,随着其控制区域的扩大,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制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
A.保持契丹的民族风格B.实行蕃汉分治政策
C.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官员不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宋朝的通判D.宋朝的转运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隋书》记载炀帝“诏发河北[黄河以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此处开的渠应该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会通渠D.邗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